周恩来首次与法国总理会谈
1954年6月19日,法国驻瑞士大使让·肖维尔返回巴黎,向孟戴斯·弗朗斯汇报会议情况,转达周恩来愿同他会面的意向。
当时,正值日内瓦会议代表团团长休会,周恩来即将动身出访印度、缅甸。肖维尔向弗朗斯建议,立即安排同中国总理的会晤,以寻求打破会议僵局的出路。这一建议为孟戴斯·弗朗斯所采纳,但在具体安排上颇费周折。
当时,中法没有建交,中国总理不能去巴黎;法国总理会见中国总理也存在很大的难度。于是,孟戴斯·弗朗斯和肖维尔商定:两国总理在同一天分别前往瑞士首都伯尔尼,拜会日内瓦会议东道国瑞士联邦政府领导人以示谢意,随后,两位总理在法国驻瑞士大使馆会晤。
6月23日,周恩来在拜会瑞士联邦领导人后前往法国使馆,同孟戴斯·弗朗斯秘密会晤。
20年后,孟戴斯·弗朗斯在回忆录《抉择》中谈到这次会晤时,感慨地说:
我在组阁后不久,就同周恩来在伯尔尼有过一次重要的会谈。法中两国总理会晤,这还是第一次。
周恩来非常引人注目,风度翩翩,政治敏感,对形势把握很准,对情况了如指掌。
周恩来和弗朗斯礼节性地打过招呼后,会谈便直奔主题。
会谈一开始,周恩来开门见山地表明中国的立场:
中国代表团来日内瓦就是为了实现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这也是我们的目的,再无其他条件。
我们反对战争扩大化、国际化,反对使用威胁、挑衅的办法,这样不利于会谈。中国不怕威胁,我们是用和解的办法来推动双方达成协议。
孟戴斯·弗朗斯表示理解中方的立场,他顿了顿说:“我们谋求一个月内和平解决印度支那战争的问题。”
中法双方还就先停战、后谈政治问题达成共识,要求军事代表尽快达成协议,以利于外交谈判。
会谈结束后,孟戴斯·弗朗斯对记者说:
会谈是坦率的、全面的。
会晤新闻公报称:中法两国总理就有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进行了自由的交谈……这次交谈的结果,使我们能够期望日内瓦会议获得进展。
7月12日,周恩来在回到日内瓦的当晚,以越、中、苏三党中央的共同意见与范文同长谈。周恩来以朝鲜战争为例说明美国干涉的严重性,并结合中国抗战胜利后我方及时撤出苏南以加强山东和东北的经验,说明退与进的辩证关系。
7月13日和17日,周恩来同孟戴斯·弗朗斯又进行了两次会晤,着重谈划分界线问题,对法方施加影响。
这两次会谈相对来说气氛较为轻松。在会谈中,周恩来强调:
双方相互让步,就能够达成协议。如果法方肯在原有的立场上让一步,越方也会作出让步。
孟戴斯·弗朗斯的立场有所松动,但表示:法方绝不能放弃北纬17度线以南不远的9号公路。
这次会晤轰动一时,不仅对日内瓦会议的成功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中法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7月20日下午,法越双方达成协议:以17度线略南、9号公路以北约20公里的六滨河为两大集结区的分界线,这就扫除了日内瓦会议最后也是最大的障碍,实现印度支那停战。
7月20日,正是孟戴斯·弗朗斯许诺实现印度支那和平的最后限期。
印度支那停战协定于21日凌晨3时签字,虽误了几个小时,但孟戴斯·弗朗斯的停战赌注还是大功告成。
7月21日,周恩来在最后一次会议上发言说:
印度支那敌对行动的停止就要实现了。举世盼望的印度支那的和平就要恢复了。正如朝鲜一样,和平又一次战胜了战争。
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继续为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而努力。
周恩来宴请孟戴斯·弗朗斯时,提议为中法关系在新的友好基础上的发展而干杯,巧妙地表达发展两国关系的意愿。孟戴斯·弗朗斯也表示,中法关系应该改善。
这是中法两国总理首次会晤。这次会面使日内瓦会议获得成功,在一定意义上乃是打开两国关系的起点。
孟戴斯·弗朗斯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我深感法国不承认事实上存在的新中国是不现实的。
周恩来在伯尔尼和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进行的会谈,被认为是“亚洲历史的重要一页”,尤其对日内瓦会议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