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号召学习雷锋
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牺牲,辽宁全省人民深感悲痛,他们纷纷到雷锋生前部队学习雷锋事迹,参观雷锋遗物,自发地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
《抚顺日报》请曾经多次采访过雷锋的陈广生给他们撰写雷锋的事迹材料。
陈广生带着对雷锋的深切思念,赶写出长达5万字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抚顺日报》把这篇文章连载24天。
人们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陈广生的这篇感人通讯,争相表达对乐于助人的好战士雷锋的敬仰、怀念之情。
《辽宁日报》也刊登一些雷锋的日记和杂文,在社会上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1963年春,《人民日报》刊登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并配发评论员文章《伟大的普通一兵》和半版雷锋日记。
雷锋事迹经《人民日报》的宣传引起轰动。全国各地的人们读完这些文章后,都深受感动,他们争相传颂雷锋的事迹,雷锋的精神开始传遍全中国。
与此同时,《解放军报》发表署名本报特约记者陈广生的长篇通讯《伟大的战士》。
1963年2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在全军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通知》。号召全军迅速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活动。
通知指出:
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的模范事迹,对于提高广大青年的阶级觉悟,加强部队的思想建设,推动创造四好连队运动和创造五好战士活动,具有很大的意义。
各部队应当在广大青年干部、战士、职工以及家属中,采取组织读报、座谈讨论、首长作报告、图片展览等方法,迅速展开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活动,把他当作当前一项重要的思想工作。
……
各部队在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活动中,还要注意宣扬本单位的好人好事。部队报刊,要把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当作一项经常的重要任务。文艺创作也要着重歌颂新人新事。各级领导要善于抓住好人好事,进行宣传教育,把思想工作做得更细更活。
2月15日,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
通知指出:
雷锋光辉的一生,为我国青年树立了一个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榜样。
2月21日,《解放军报》发表社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再论像雷锋那样做个毛主席的好战士》。
此后,《解放军报》频频用头版或数个版面的篇幅报道人们纪念、学习雷锋的各种活动。
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青年》杂志希望自己的宣传能够后来居上。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出一期学雷锋专辑,并请毛泽东和周恩来题词。
据当时担任毛泽东秘书的林克后来回忆:
1963年2月中旬的某一天,《中国青年》杂志准备出版一期学雷锋专辑,该杂志编辑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学雷锋题词。
在我收到这封信时,毛主席正在北京,住在中南海丰泽园里面的菊香书屋院内。
……
当天,值班警卫打电话告诉我,毛主席已经醒了。根据多年的习惯,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秘书把最新收到的文件、资料送给他。因此,在接到电话后,我立即拿出已选好要送给他批办和阅处的文件和资料,其中有《中国青年》杂志请毛主席题词的信,来到毛主席的寝室。
林克走进毛泽东的卧室,看到毛泽东已经穿好睡袍,身上仍然盖着毛巾被,半躺半坐地斜倚在床背上看当日的报纸。
看见林克走进屋来,毛泽东把报纸随手放在左半边床上堆得有两尺多高的书堆上。
林克把文件、资料放在毛泽东床头的长桌上。床的左方紧挨着长桌有一张方形的藤桌,桌上也堆满了文件、资料。
林克在藤桌西边一张椅子上坐下来,面对着毛泽东,向他汇报需要批阅的文件、重大的国内、国际新闻。林克也提到《中国青年》杂志请毛泽东题词的信。随后,林克便离开毛泽东的卧室。
林克深情地回忆毛泽东为雷锋题词的一些细节,他说:
大约过了两三天,《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同志打电话到毛主席办公室,询问主席是否答应写题词。当时,我了解毛主席已经看过《中国青年》杂志的信,但未做什么表示。我便如实地告诉了他们。
大约两天后,该杂志编辑部的同志又打电话来询问。当时,毛主席已经答应要为他们题词,我便如实地转告。
他们说,《中国青年》杂志在3月1日出版,能否请毛主席在2月25日前写好,因为印刷还需要一周的时间。我将他们的要求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让我先拟几个题词供他参考。
我回办公室,思索了一番,拟好了10来个题词,立即送给了毛主席。我现在还可以回忆起其中几个题词的大致内容。如:“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革命精神”等等。
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后,值班警卫员打电话告诉我,主席让我去一下。我带着事先选好的文件、资料匆匆来到毛主席的寝室。
毛主席正穿着睡衣斜倚在床栏上看文件,看见我到了身旁,便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我随即将新文件放到他床头的长桌上。他示意我坐下,我便在他床前一张藤桌旁的椅子上坐下来。这时,毛主席从他身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我。我一看,只见他已在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我为他拟的10来个题词,他一个也未用。
林克又接着谈到毛泽东对学雷锋的一些具体看法,他回忆说:
这时,毛主席吸了一口香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
我爽朗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
毛主席好像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我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接着说道,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林克说:“现在看来,毛主席的这番话不仅指出了学雷锋的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锋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指出了学雷锋的方向。”
林克接着说:“毛主席谈完之后,我便回到我的办公室,打电话给《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告诉他们,毛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他们到中南海西门来取。”
《中国青年》杂志社领导接到林克的电话,非常兴奋,派年轻的摄影记者刘全聚,立即骑上摩托车,向中南海奔去。几十分钟后,毛泽东书写“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便展现在大家面前。
《中国青年》杂志社轰动了,团中央轰动了。
中国青年杂志社的同志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有了毛泽东的题词,是独家发表,还是与其他新闻单位一同发表?
经过讨论,大家都认为:毛主席虽然是为我们题词,但这是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我们不能一家“垄断”。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
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都同时刊登毛泽东的题词手迹。
全国各大报刊纷纷刊登毛泽东题词手迹。
从这一天起,一个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兴起。
从此以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学习雷锋的纪念日。
1963年3月6日,即首都各大报发表毛主席题词的第二天,《解放军报》独家发表在京的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等人的题词手迹。
刘少奇题词:
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周恩来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朱德题词:
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邓小平题词:
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陈云题词:
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大家向他学习。
董必武题诗《歌咏雷锋同志》:
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阶级观清楚,勤劳念朴纯。
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
只作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
一些60年代的青年工作者,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然十分激动。他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拿着雷锋的事迹,找中央领导,谁看了谁说好,请谁题词,谁都欣然挥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