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提出收回香港办法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被用来解决香港问题,香港的发展也从此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早在1974年,81岁高龄的毛泽东,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
在谈到香港问题时,毛泽东说:“恐怕我是看不到了”。然后,毛泽东指着在座的邓小平说:“这是他们年轻人的事情”。
1979年3月26日,英国驻香港总督麦理浩,受英国政府指示来华。其目的就是传递信息:英国政府希望与中国政府接触,了解中国政府对确定1997年后香港地位的态度。
3月29日上午,邓小平会见了麦理浩。
当时,已经75岁的邓小平,始终没有忘记毛泽东的嘱托。
麦理浩向邓小平提出,允许将在1997年“租借”到期的新界契约,改为“在英王管治此区一直有效”。
对此,邓小平给予严肃拒绝。邓小平说:
我们历来认为,香港的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我们将把香港作为一个特殊地区来处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资本主义。
邓小平还明确表示: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本身不能讨论。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即使到了1997年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也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
现在人们担心的,是在香港继续投资靠不靠得住。
这一点,中国政府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告诉英国政府,即使那时做出某种政治解决,也不会伤害继续投资人的利益。请投资的人放心,这是一个长期的政策。
邓小平短短的几句话,已经勾画出“一国两制”雏形。从这一年起,解决香港问题就提上议事日程。
麦理浩回到香港后不久,英国下院于1979年6月13日就麦理浩访问中国进行辩论。
英国外交大臣表示:香港并非时代的错误产品,麦理浩北京之行,并不意味着英国想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7月5日,英国向中国递交了《关于香港新界土地契约的问题的备忘录》,并说中国可以不做答复。同样也是想让中国默认英国取消“新界”管治权的期限。
中国政府以毫不含糊的言辞,做出明确答复:
奉劝英方不要采取所建议的行动。
1981年4月3日上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来访的英国外交大臣卡林顿。
邓小平除了重申对麦理浩讲过的那番话以外,还通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在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将要宣布的对台方针要点,建议英方研究中国对台湾的新政策。
在回答如何继续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问题时,邓小平指出:
他们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不变,这是我们的一项长期政策,而非权宜之计。
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郑重地说,我在1979年同麦理浩爵士谈话时所作的保证,是中国政府正式的立场,是可以信赖的。可以告诉香港的投资者,放心好了。
邓小平的态度,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收复香港的信心与姿态。短短几句话,已勾画出“一国两制”雏形。
从那以后,邓小平找了一批批香港同胞来谈,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看法。
又过了3年,邓小平在钓鱼台国宾馆接见12位香港人士时,有人问: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收回香港这个小地方,如果真的要收回,是否可以分期分批收回?
邓小平坚定地说:“香港问题涉及主权问题,一定要收回,不考虑分期分批收回,而要收回一个完整的香港。”
当有人提出收回后希望香港人的生活方式不受影响时,邓小平的回答十分明确:
收回后的香港,社会制度不变、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