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围绕强军目标抓好基层建设
地动山摇,是一个成语,地被震动,山也摇摆,形容声势浩大。宋朝欧阳修在《奏议集·论修河第一状》中说:“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是一个形象比喻,用来说明打牢基础的重要性。如果基础没有打牢固,就会地也震动,山也摇晃,出现倒塌的可能。习近平多次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来强调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重视基层工作,加强基层建设。
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战时冲锋陷阵、平时完成任务的一线主体力量。基层是根,根强则盛;基层是本,本固则安。基层抓扎实了、搞坚强了,完成任务就有了坚实基础,强军兴军就有了坚强支撑;如果基层建设不巩固,部队就会像建在沙滩上的大厦,任务完成不了,自身也很难稳定。可以说,基层兴,军队才生机勃发;基层稳,军队才坚如磐石;基层强,军队才锐不可当。
习近平领导我军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各项建设和工作的要求大大提高,作为落实工作和任务终端的基层,必须“沾钢淬火”“升级换代”。现在,我军基层建设发展很快,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列装部队,官兵成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战法训法创新日新月异,新组建和任务转型部队增多,基层建设任务非常繁重。这就要坚持用强军目标引领基层建设,确立新理念,树立新标准,提升基层建设质量层次,推动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在基层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抓好基层建设,就要强化强基固本思想,做好抓经常打基础工作。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特修斯之船”思想实验: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那么,当所有的部件都被更换一遍后,这艘船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另外一条不同的船?基层建设也面临这样的难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保持部队战斗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今天做好了,明天官兵调动,就要从头做起。即使人员相对稳定,外界环境也在变化中,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因此,抓基层打基础是个动态持久的过程,必须“基层天天抓、基础年年打”。我军许多先进单位之所以十几年、几十年全面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新进步,其经验就是持之以恒抓基层建设,大力培育精武善战官兵,锻造能打胜仗营连。
基层官兵是基层建设的主力军,应确立依靠基层抓基层的理念。我们知道,普通列车靠机车牵引,车厢本身不具有动力。动车采取分散动力的理念,把动力装置分散安置在各车厢上,实现了由“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向“火车跑得快,不只车头带”的转变,使火车速度更快、行驶更平稳。动车组原理启示我们,抓基层建设,要确立起依靠基层抓基层的理念,使基层产生自身抓建的内生动力。这样基层建设才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才有更强的生命力。加强一线指挥部、一线战斗堡垒、一线带兵人“三个一线”建设,就是动车组原理在基层建设上的运用。其中,一线指挥部是基层最直接的领导机关,一线战斗堡垒是最基层的党组织,一线带兵人是开展基层各项工作最直接的责任人。“三个一线”回答了“抓基层靠谁抓、谁来抓”的问题,体现了发挥基层官兵主人翁作用、相信和依靠基层建基层的思想,是基层建设的中枢和关键。建好了“三个一线”,就等于抓住了部队建设特别是基层建设的“纲”,就为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提供了主体保证。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要我们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以庖丁解牛精神究基层之理,以愚公移山精神解基层之难,以燕子垒窝精神强基层之基,就能够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定组织基础。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锅内扬汤不如釜底抽薪。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没有制度保证,改进作风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开展专项整治,不但要解决具体问题,还要注重追根溯源,深入剖析和解决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上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使改进作风有遵循、易操作、好落实。
——2013年8月29日,习近平在听取沈阳军区工作汇报后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