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就是红线
——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红色是可见光谱中长波末端的颜色,由于波长比较长,因而在空气中穿透力较强、传播较远,容易被人们看见并引起注意。正因为红色的这个特性,许多警告性的标记,如路口的禁行指示灯、一些不得随意进入的危险区域以及一些容易造成危险性后果的动作等,都是用红色的灯光、文字或图表来提醒和标示。
所谓制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是实践需求的必然结果,也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任何一个团体、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来维系和规范,否则,不仅难以保持正常的秩序,甚至还难以存在,更难以发展。制度的生命在于能够得到认真和严格的执行,得不到有效执行的制度没有任何意义。习近平把制度比作是红线,就是强调要立起制度的权威,定了后就要认真遵守、严格执行,不能触碰、随意越线违反,否则就要受到惩处,就要付出代价和成本。
长期以来,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有力地保证了党和国家及军队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但也要看到,制度建设与实践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客观存在,特别是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不够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党员干部对制度缺乏应有的敬畏和尊重,遵守制度、执行制度的意识不强,在执行制度上打折扣、搞变通甚至违反制度的情况并不少见。当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都可以从制度权威不够、执行不力方面找到原因。
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前提是要强化官兵的遵法意识。最强大、最有效的法规制度,其重要性的体现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刻在人们心里。只有牢牢植根于人心中的法规制度,才有强大的权威性和生命力。所以,要树立法治信仰,从心中立起法规的权威,让人人都敬畏法规制度、崇尚法规制度,形成法规不能逾越、红线不可触碰的理念。坚持法规至上原则,无论什么人、做什么事,都依令而动、依法而行,人人听法规支配,事事从法规规范,使法规制度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绝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不搞变通、打折扣、打擦边球。
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必须严格督察问责。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不够,除了有些是因为制度本身的缺陷和不足所造成的,更多是对制度执行监督不够,问责不力所致。再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与问责,在实践中都会形同虚设,都难以得到很好落实。要着力培养各级领导干部令在必信、法在必行的良好习惯,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和克服法规制度落不落实没人管、落实好坏一个样的现象,确保各项法规制度真正落实到底、落实到边。要坚持从严执法、刚性执纪,对违反法规制度的人和事,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做到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问到底,绝不能搞法外开恩、下不为例、法不责众,真正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成为真老虎而不是纸老虎。
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敢于担当。任何制度都不会自行运转,都要靠人来执行、来检查、来监督。现在一些制度执行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的领导干部不负责任、不敢担当,该坚持的原则不坚持,该执行的制度不执行,宁肯当“老好人”而不愿意得罪人。领导干部尤其是单位“一把手”是执行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进一步增强党性原则观念,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意识。要带头自觉遵守和执行制度,带头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对于违反制度的人和事,不徇私情、敢于批评、积极纠正,为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发挥应有作用。
任何人违反了党纪国法,都要依法惩治,决不能手软。我们说,党内不能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军队是拿枪杆子的,更不能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