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每一个铜板
——坚持勤俭节约、勤俭建军
铜板,即铜圆,从清末到抗战前使用的铜质辅币,面额比较小,种类繁多,有四钱、两钱、一钱、四分等。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各地军阀,包括苏区根据地,均有制发。
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根据地,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连续战斗,经济极为困难。针对这一情况,苏维埃中央政府号召苏区军民积极投入节省运动,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提出了“浪费一文钱实等于革命的罪人”“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革命战争”等要求。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会计制度的原则。”革命战争年代,在物资极端匮乏的情况下,正是靠着“节约每一个铜板”的精神,我们战胜了经费、物资短缺等一个又一个困难,保障了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军一以贯之地坚持勤俭建军的方针,克服了各种困难,利用有限的资源,保障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军军费投入有所增加,但离军队建设的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勤俭节约、勤俭建军仍然是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习近平针对部队存在的铺张浪费、花钱没有章法的问题,强调按照“节约每一个铜板”的精神管好、用好军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旨在进一步强调勤俭节约、勤俭建军、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防止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把有限的军费资源真正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著称于世,我党我军继承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战争年代,我党我军的高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部队战士同甘苦、共患难,始终保持崇高的情操和顽强的斗志。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我党领导同志住窑洞、吃粗粮、自己动手纺线的情况,深感共产党军队的伟大力量,称这种力量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军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英勇奋战、勤俭建军的历史。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铜板价值虽小,但都来自于人民的劳动成果,都是军队建设的宝贵资源。而对这些资源的管理、使用和高效利用,直接决定部队战斗力生成和发展。军费盘子就这么大,军队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如果到处“跑、冒、滴、漏”,怎么能发挥好军费的作用?所以,要坚持以战斗力为标准确定经费管理使用的投向和投量。从严控制非军事功能支出,防止把钱花在那些花花草草、吃吃喝喝、热热闹闹的事情上,真正让每一个铜板都充分发挥“打赢效应”。“微”防不住,“渐”就杜绝不了。要按照“节约每一个铜板”的精神定规矩,切实把军费管好用好,使国防投入发挥最大效益。
提倡节俭的更深层意义在于养成艰苦奋斗的作风。一个人消费享受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物质生活条件则是有限的。如果欲望太强,当没有足够的金钱可供挥霍时,便会铤而走险,什么样的“红灯”都敢闯,什么样的坏事都敢干。古人讲,“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勤俭节约、勤俭建军不仅是推动军队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思想政治上的防腐剂。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生活方式,勤俭节约、勤俭建军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砥砺革命意志,陶冶高尚情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旦产生了奢侈浪费的坏作风,腐朽思想就可能恶性膨胀。当前,物质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如果缺乏严格自律和制度约束,骄奢淫逸就会像魔鬼一样跳出来。不长时间,“温水煮蛙效应”就会发生,“潘多拉盒子”就会打开,“历史周期律”就会重演。诚如马克思的判断:“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消费。”历史的警钟告诉我们:凡是追求奢华和享受的军队,必然军心涣散,斗志衰退,最终导致失败。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不好,下必效焉”。提倡勤俭节约、勤俭建军,领导干部带好头很重要。领导机关管人、管钱、管资源,能否带头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不仅关系到党中央、中央军委战略意图的顺利实现,更会影响到广大官兵的精神状态和革命斗志。只要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做出好样子,带头执行各项规定、带头查纠问题、带头接受监督,勤俭节约、勤俭建军就能在全军蔚然成风,发扬光大。
长期以来,军事法治建设是有长足进步的,但必须看到,重人治、轻法治现象在部队中还比较突出。部队流传一句话,“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口头”。有的领导讲,都按条令条例办,还要我干什么?这说明,在依法治军问题上,一些同志认识很模糊。现实生活中,有的“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一个将军一个令”,搞土政策土规定。有的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关系、找门路。这些都是典型人治思维。
——2014年12月26日,习近平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