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与时俱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氾论训》。原文是:“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意思是说,法度是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的,礼节随着习俗的不同而改变,衣服、器械各自方便其使用,法令、制度各自适合时宜。所以改变古法无可非议,因循守旧不值得赞扬。习近平引用这段文字,清晰地告诉我们,要坚决摒弃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习惯,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顺应世界军事革命发展大势,着眼战争形态变化和未来军事斗争需要,大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其博奥深宏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思想文化资源。清代乾隆时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归入“杂家”,属于子部。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早在战国时期的法家,即提出“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这一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蕴含的改革创新精神,始终是推动社会变革图强的强大动力,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都发出了“法若有弊、不可不变”“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等改革创新的强烈呼唤。清朝末年的改良派康有为,更将“法与时变,礼与俗化”作为维新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历史上关于改革的呼声,都充分说明变革图强是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创造灿烂文明、为世界作出重要贡献的文化基因。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秉承的优良传统。我军从创建那天起,就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不断创新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制度和组织体制,为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坚强可靠的体制机制保证。从三湾改编到新式整军,从百万大裁军到总部、军区、军兵种体制的调整,我军不断根据国家安全和未来军事斗争的需求,持续推动,不断变革,实现了由单一军种作战向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转变,由以陆军为主体的国土防御型军队向诸军兵种联合的攻防兼备型军队转变,由以陆军为重点的合成军队发展模式向以海军、空军、火箭军为重点的诸军兵种协调发展的模式转变,较好地履行了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实践表明,我军现代化建设每一次突破和跃升都是通过改革创新实现的,与时俱进、以变革求发展是我军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基本规律。
实践发展无止境,机遇挑战扑面来。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以美国、俄罗斯为首的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军事变革,抢占军事战略制高点,争夺国际军事竞争新优势。在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适应世界范围内新军事变革大势,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发展新局面,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兵者谋也,因敌制胜,岂必泥于古哉”。必须坚决摒弃落后陈旧习惯,抓住当前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性矛盾问题,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有一个大的进步、大的发展,努力缩小同世界强国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努力掌握未来军事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事业,注定是一座难攀的高峰、一场艰苦的长跑。但惟其艰难,才更需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领导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够健全、力量结构不够合理、政策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等,都是涉及利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平坦的大路可推进,每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攻坚克难。全军官兵必须牢记使命,勇挑重担,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大胆创新,坚决打赢改革这场攻坚战。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必须超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追赶,不能搞出别人没有的一招鲜,最终还是要受制于人。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谁见事早、动作快,谁就能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
——2013年11月5日,习近平在听取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工作汇报后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