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cab.png)
恽代英
——己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https://bookbk.img.zhangyue01.com/group61/M00/F0/1C/CmQUOV5rIXKEaFyVAAAAAPzRQqQ689838389.jpg?v=J0c7C82c&t=CmQUOV5rIXI.)
恽代英(1895~1931.4),原籍江苏省武进县,生于武昌。武昌中华大学文学系毕业。五四运动时,他就深入湖北黄冈农村,宣传发动农民,还是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1915年参加新文化运动,在《东方杂志》《新青年》上撰文,提倡科学与民主,批判封建文化。1917年,参与组织武汉地区最早的进步社团互助社。1918年8月,大学毕业后留校任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即校长)。1919~1921年,他在湖北创办利群书社、共存社和利群毛巾厂,团结进步青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随即加入共产党。1922年春,在泸州建立青年团组织。1923年8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任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主编,以其雄辩的才能、生动的文章、热忱的激情,教育了广大革命青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他和毛泽东、邓中夏、向警予等参加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领导工作,编辑《新建设》月刊,宣传我党原则立场,批驳国民党右派的种种谬论。1924年,恽代英从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和中共党团干事。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为加强黄埔军校的领导工作,党派恽代英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总教官。在蒋介石加紧反革命活动的情况下,他就军队的建设、政治工作等写出了重要的论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27年1月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行径进行坚决斗争。4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1928年底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职,曾主编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29年6月在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委员。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被关押在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化名为王作林。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后来被叛变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特科负责人顾顺章指认,暴露了身份。1931年4月29日被杀害于南京,时年36岁。遗著编为《恽代英文集》等。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青年的领袖和导师恽代英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肺腑的诗篇。
1950年,周恩来为纪念恽代英殉难19周年题词,对他的一生做了高度的概括: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牺牲已经19年了,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