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携得火种到人间
李大钊(1889.10~1927.4),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反对袁世凯同日本帝国主义订立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与演说。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李大钊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工作。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5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
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勃开展起来。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李大钊还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中共中央为李大钊撰写的碑文镌刻在他的纪念碑上:“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