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从一介书生成长为革命领袖
瞿秋白(1899.1~1935.6),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1917年在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与领导北京的学生爱国运动。
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始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是最早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1921年9月兼任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教员。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期间,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回国后,曾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主持起草党纲,参与制定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战略决策,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员怨圆源年员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员怨圆缘年员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员怨圆苑年缘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苑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及时地给工农群众指引斗争方向,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
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八七会议”以后,在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的策划组织下,全国各地爆发了100多次武装起义。1930年7月,他纠正在他出国期间主持工作的李立三的工作失误。在1931年1月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遭到王明等人的错误批判,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他并没有停止革命斗争,参加并领导了当时上海文艺战线的斗争。瞿秋白的译作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借俄罗斯革命民主主义文学、苏联新文学的翻译介绍,唤醒中国人民,推动中国新文学、革命文学的发展。
1935年2月11日,瞿秋白不幸被捕。敌人逼他投降就范,但他坚决拒绝,并在狱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就是国家前途的光明。”6月18日,国民党宣布枪决令,他视死如归,慷慨就义于福建长汀,年仅36岁。瞿秋白留下的许多重要作品收入了《瞿秋白选集》《瞿秋白文集》。
瞿秋白作为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也是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现代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研究中国革命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人。瞿秋白的一生,尽管疾病缠身,日常事务繁重,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挚爱,对革命工作的全身心投入,赢得了无数共产党人的崇敬。瞿秋白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他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成为我们党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