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炎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赵世炎(1901.5~1927.7),号国富,又名琴荪,化名乐生,笔名施英。四川酉阳人。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19年5月,被选为附中学生会干事长,组织和领导附中学生参加五四运动。7月,由李大钊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9月,在附中组织少年学会,同月进北京法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9月~1920年3月先后创办并主编了《平民周刊》《少年》半月刊和《工读》半月刊等进步刊物,投入蓬勃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1920年5月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2月,与张申府、刘清扬、周恩来等组成共产主义小组。同月,与李立三等组成劳动学会,提出要把华工组织起来。5月,在华工中组织成立华工组合书记部,并创办《华工旬刊》。7月转为中共党员,并被委派为中共中央驻巴黎通讯员。同月,与李立三、蔡和森等发动和领导了争回里昂中法大学的求学运动。1922年6月,参加在巴黎召开的中国少年共产党(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主持成立中国少年共产党,被选为书记。同年秋,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成立,被选为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组书记。1923年3月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4月被选为中共旅莫支部委员。
1924年夏天列席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和赤色职工国际大会。7月回国,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1925年1月代表北方党组织,到天津迎接孙中山北上。3月出席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的预备会议,任大会的党团书记,是主席团主席之一。后任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长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大同盟的中央委员会副书记等职。11月,指挥了推翻段祺瑞政府的革命群众运动。1926年3月18日,与李大钊、陈乔年等领导并参加北京人民的游行示威,对北方党的思想、组织建设和工人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6年5月去广州参加第三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主席。会后调任中共江浙区委组织部长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其后又任军委书记。5月末,由广州到上海,指挥了上海6万工人参加的纪念五卅周年游行示威,并领导了上海工人的经济大罢工,罢工工人达10万,成为上海工人最爱戴的一位领袖。1926年10月、1927年2月和3月,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为北伐战争做出了贡献。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地下斗争。5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6月,代理江苏省委书记。1927年7月2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日英勇就义。主要著作收入《赵世炎选集》。
赵世炎牺牲后,聂荣臻称赞赵世炎:“对党、对事业无限忠诚,工作中深入群众,生活上艰苦朴素,对敌斗争奋不顾身,对同志坚持原则而又热情可亲,世炎同志是一个高尚的共产主义者。”邓颖超称赞赵世炎:“他那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他那认真负责细致不苟的工作作风,他那既严肃又和蔼可亲的平易近人的态度,他那顽强的斗志和英勇牺牲的气概,表现了共产党员高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