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恩铭
——最年轻的中共一大代表

邓恩铭(1901~1931.4),水族,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1917年去山东,次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兼出版部长,主编一中校报,组织一中学生参加济南学界举行的罢课运动。1920年11月与王烬美等组织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
1921年初,又和王烬美等成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为领导人之一。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3名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会后回济南,成立了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部委员,成为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后领导济南、青岛及淄川博山、张店矿区等地的工人运动。同年,他参加发起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为负责人之一。
1922年1月,出席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7月参加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受党的委托,去淄博矿区开展工人运动,组织了淄博矿业工会;建立了洪山矿区党支部,发展了新党员。年底赴青岛,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1923年1月,中共直属青岛支部成立,任支部书记,成为青岛党组织的创建者。中共三大以后,根据党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参加组建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和山东省党部的工作。同年春,中共直属青岛支部更名为中共青岛市委员会,任市委书记。1925年2月,领导了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并和王烬美等成立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4月发动和领导青岛日本纱厂的工人罢工,被反动当局逮捕,并被逐出青岛。随后又潜回青岛,组织全市工人大罢工和游行示威活动,成立青岛市各界联合会,后又成立青岛市总工会。7月去济南参加中国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回青岛后,被反动当局通缉,转移到张店,召开了胶济铁路沿线各段党支部的代表会,会后再次秘密回青岛,组织新的市委。8月任中共山东地区委员会书记,领导全省的职工运动、农民运动和统一战线工作。11月初区委机关遭到破坏,他被捕入狱,旋因病保释。1926年,重赴青岛,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1927年4月,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斗争,会后应邀到毛泽东主持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回到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中共“八七会议”后改组山东省委,任省委委员。
1928年春天,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是年夏天调回省委,被派到淄博矿区负责党的工作。12月在济南因叛徒告密遭逮捕。狱中曾组织两次越狱斗争未成。1931年4月被杀害。
在狱中,邓恩铭同志写下《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这就是一位共产党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一位共产党员不屈不挠的革命誓言,一位共产党员铮铮铁骨的真实写照。
邓恩铭烈士的英勇事迹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江泽民同志题词:“学习邓恩铭烈士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邓恩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不朽历史功绩,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他的高尚品格和奋斗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