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和壮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安置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简称“党建”),是我们执政党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点。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机制,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不仅能够增强该组织内部活力与繁荣,而且能不断扩大党在新时期执政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巩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
有鉴于此,笔者很早就酝酿写一篇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文章,但即使接受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的相关项目,也未能如愿,主要是面临几点难题:一是写作的具有创新性的视角和主题迟迟没能确定,因为党建的内容本身就极为丰富,自己又不愿意走单纯文献研究的老路,也不愿受已有研究成果及体例的桎梏;二是相关文献资料既非常丰富又非常零碎,宣传报道性质的文章远多于学术研究文章,而且由于党建的特殊性,第一手的数据资料非常难以收集;三是研究的经费匮乏,实地调研只能自费或者依托其他项目进行,开展面受到限制。
通过几年的积累,笔者收集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料,并实地考察了四川省一些市、县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获得了部分第一手资料,终于找到了写作的主要方法和突破口,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状况比较研究——以四川省为例。加之学院于2013年立项资助本项目,基本解决了研究经费问题,极大地推进了研究的进程。
本项目研究主要呈现出几个特点:
在写作体系方面,以问题为导向。突破以往按照党建内容的基本套路,不是按照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来写作,而是按照研究现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写作。
在写作方法方面,以文献研究方法为基础,重点是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一是不同对象比较,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与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比较;二是时间纵向比较,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历史发展比较;三是地域横向比较,即通过四川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平原地区与丘陵地区、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比较,突出党建的地区特色,概括党建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解决的思路和具体对策措施等。
在写作内涵和范围上,体现现实性。写作限定在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上,因为我们身处四川,对这一区域更加熟悉,更容易接近,更容易获得相关数据资料。
全书总计七章。舒永久教授负责撰写第一、二、三、七章,何宇讲师负责撰写第四、五、六章,并由舒永久教授统稿、整理和审定。写作期间,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赵浚淋、秦雍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李宗枝同学等负责收集和整理资料,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感谢。在课题调研过程中,四川省委组织部、雅安市委组织部、成都市委组织部、乐山市委组织部、资阳市委组织部、内江市委组织部、凉山州委组织部、成都市郫县县委组织部、阿坝州金川县委组织部和县直工委等单位以及调研所到区县、乡村的负责人对我们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写作过程中,笔者参考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方面的诸多著作和论文,在此一并对原著述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尚嫌浅陋,有待深入探索。因此,如能蒙当今地方政府决策者和企业党建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者翻阅并有所启迪、有所裨益、有所共鸣,则知足矣。鉴于收集的资料数据时间跨度大和来源不同,可能出现数据上的偏误以及理解上的偏差,甚或因笔者水平限制之故,文中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和专家、学者不吝赐教,给予斧正。
舒永久
2014年初春于雨城雅安
( 说明: 书中“党建”即指党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非公”即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