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加强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将全体党员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十六大党章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性系统工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法宝。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等理论思想指导下,党的建设必须从当前时代、国情、省情出发,不断发展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发展迅猛。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年底,我国私营企业达202.85万户 [1] ,而截至2011年年底,私营企业已达344万户。 [2]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和从业人员党员数量的不断增长,绝大多数企业的决策层都有党员,管理层和生产一线中的党员更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组建率日渐提高,功能作用发挥日渐明显。具体体现在:能沟通协调、化解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推荐人才;领导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日益重要,这为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与挑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包括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成立的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刘少奇同志曾在党的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是依据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和党的政治任务来决定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果环境变化,工作条件改变,党提出了新的政治任务,那么,党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也必须有所改变;否则,旧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就要阻碍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内容的发展与政治任务的执行。” [3] 我们在此以四川省为例,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