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你好,形妹妹
上面这篇PPT是典型的“流程串联”PPT,针对不同基础的学员,把不同的知识点课件进行串联从而进行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教学需要有一个发挥线索作用的“主课件”,这类课件本身的文字内容并不多,但需要非常醒目,以有效引导学员思路。
小雪老师的这个课件以圆形为元素,通过变幻组合,诠释出不同环节的名称,不仅好看,而且十分节省设计时间!几何形状现在是小雪老师最喜欢运用的设计元素,其功能多,操作简单,不信的话和我一起来看一看吧!
相识
用色块收纳内容——形妹妹当盘子
我是一名大学生,我们小组下周要进行一个创新项目的汇报,内容很多,PPT做出来有点乱。怎么样能够突出重点内容呢?
很简单,试一试
用色块当盘子
吧!
哪里不一样?

原来是这样!
在上图的左图中,在背景图片与正方形图标的抢夺之下,单薄的文字很难吸引到足够的目光;上图中的右图唯一的变化在于加了一个矩形色块,看上去好像为文字划出了一块专属空间,项目名称一下子跃入视野。 如果你想强调一个内容,那就把它放进盘子里,用视觉空间换来关注的目光。

单盘强调
哪里不一样?

原来是这样!
上面这两页PPT为了阐释60元钱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列举了3个项目。左图3个项目以纯文字呈现,界线不明确,整个页面有一点含混的感觉;右图为每个项目配了一个盘子(色块),各个项目的边界与疆土一目了然,观众的脑海中一下子留下了“3”这个第一印象。

多盘收纳
记住了吗?当你想强调一个内容的时候,你可以用_____________;
当你想把多个项目用一目了然的方式呈现的时候,你可以用_____________。
仔细观察你周围的杂志或者其他设计作品,看看有没有利用色块元素进行强调和收纳的案例,再思考一下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


用色块切割画面——形妹妹唱主角
我是一名广告公司的职员,想做出那种
炫一点的PPT
,但我不是美工,可以做出那种效果吗?
我向你介绍一种利用
大色块切割画面
的设计风格吧!

没有图片, 只用几个几何形状就完成了不同功能区的疆土分割, 也正是这几个与底色形成鲜明反差的蓝色形状,通过不同的位置变换,搭建起整套PPT的视觉风格。聪明的读者,请你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你在这几张页面里有没有观察到前面刚讲过的“盘子”?它发挥了什么作用?
2.这些切割画面的大色块与页面的面积比例如何,大一点或小一点会不会影响视觉效果?
3.如果上面两个问题你都没有确切的答案,那么请打开计算机自己照着上图做做看,亲身体验一下!




切割画面 营造动感
左上: 矩形色块斜向拼接,加上富有冲击力的色彩,营造现代感。
右上: 不规则形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亲近拼接,填充邻近色的配色,既为文字段落划分区域,也营造出了整个画面的活泼风格。
下图: 右下和左下这两张图利用形状大刀阔斧地把画面划分成序号、目录、正文三大块,很有设计感。
用色块进行拼图——形妹妹作拼图
我是一名教学秘书,出于工作原因经常要做PPT,可是搜图需要很多时间,有没有一种
不用搜图又可以做出生动PPT
的方法?
让我们一起来做
图形DIY
吧!
现在你要做一个介绍字体的课件,通过游戏的形式找出不同的字体在表现效果上有何不同,这时你想用一个放大镜作为配图。放大镜从哪里来?去大海捞针般地搜选优质图片,还是花一分钟时间自己画一个?看看答案吧,原来一个矩形加一个圆形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小雪老师看来,设计PPT不在于掌握多么复杂的技术,而是在于如何为基础元素赋予更多的想象力。


小雪老师想做一个说明性质的PPT,用来告诉老师们该在什么时候录入期末成绩。用文字讲解太抽象,搜图片的话找不到贴切的,还会因为图片太生动分散观众的注意力,索性来DIY。做完所有图形之后小雪老师发现,真正用到的图形只有三种:人(不同角色用不同颜色表示即可)、计算机、纸张。而这三个图形又极其简单,比如 用一个圆形加一个半圆形就拼成一个人;用一个圆角矩形加一个梯形就拼成一台笔记本电脑 等。此后不久,做另外一个类似的PPT时,小雪老师之前DIY的素材这次又用上了,真是一举多得!

特别提醒:想要获得更多的图形设计库存与灵感,请留意公众场合(地铁、机场等)的交通指示牌,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只由倒三角形与三只圆形组成的冰激凌,担任了此PPT所有过渡页的任务,同时三张内容页也大量运用色块元素,进行收纳与强调。
操作
小雪微课堂


升级
色块不仅是好看——笔记本的故事

上面有两张图,左边的是什么?一张吸引眼球的电视海报。右边的呢?也许你会说它是一个黄色的色块,或者一张空白的便利贴,不过小雪老师把它看作是一张海报的底稿,有边界,有色彩,只要加上简单的创作就可以变得像左边的图片一样吸引人。
娱乐媒体利用视觉的魔法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如果我们也能掌握这种魔法的规律,把它用在工作、生活中,那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反应呢?
记住:色块不是色块,它是你记忆的底片,是你工作海报的底稿。

还记得前面出现过的囧秘书吗?这位秘书朋友脑子有点糊涂,可是偏偏这个岗位要做的事情特别烦琐,刚上岗那会儿囧秘书简直忙得焦头烂额,还不讨好。怎么办?还是小雪老师给他支了一招:用便利贴做笔记。此后囧秘书不会一来任务就去忙,而是把它随手写在便利贴上(避免忘记),然后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有次序地去完成。其实以前囧秘书也做笔记,可是一行行的字写多了就分不出彼此来了,用了彩色便利贴后,一件任务写在一张纸上,像海报一样,想忘都忘不了!做完了还可以在海报里记下完成任务的心得体会,积累经验。
其实,这里的便利贴就是PPT里的色块。色块不仅仅是好看,它在带来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加深了你的记忆效果。
另外,亲爱的朋友,你有没有好奇为什么便利贴上的字有大有小呢?嘻嘻,这个秘密在本书的第2篇(排版原则篇)为你揭晓。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恋恋笔记本”的技巧吗?那就来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吧。

关键词:笔记本
如何练习拼图思维——杯子的故事

前面提到过,小雪老师有一阵子对多变而实用的形妹妹着了迷,看见什么东西都会在脑海里把它们解构成几何形状的样子。话说有一天,看着桌子上每天都能见到的咖啡纸杯,小雪老师突然发现它们的结构其实很简单,三个高度不一的梯形就可以拼成了。
有了这个发现,小雪老师立即打开PPT,插入三个梯形,看着桌上的杯子调了调梯形的比例,一只纸杯出现了!等一等,如果把盖子掀起来再加三滴水,不是更生动吗?小雪老师又插入了三个水滴形状并调整了它们的大小,于是就有了左下角的杯子。
故事还没有结束。杯子诞生后的第三天,小雪老师发现办公室新购置的咖啡机很多人不会用,于是自己录了一个简短的教学视频并上传到网上,又将网址以二维码的形式贴在咖啡角的墙上,供老师们“扫一扫,全知道”。可是,如果光贴一个二维码会不会显得太突兀,要怎么样设计才会显得有趣又好看呢?这时,前几天画的杯子跳进了小雪老师的脑海,于是就有了下一页照片上的咖啡杯加二维码形象。
生活中处处有设计,与其说我们在学习PPT,不如说我们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用心、更有创造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