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往勿忘修德
道德修养需要经过漫长的艰辛的过程。孔子自述了他从青少年直至老年不间断修养的轨迹,始终在努力进德修业,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新的变化,进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德,乃立身之本、为政之要、润才之源、领才之魂,是一道无声的道德律令。“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立德、立功、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历代志士仁人的追求。立德和修身是排在第一位的。
领导干部良好形象不是先天带来的,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包装出来的,主要是来自后天的道德修养和党性锻炼。正如刘少奇所言:“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实现品质升华、提升人格魅力的过程,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的过程。
习近平同志曾在《求是》杂志2004年第19期上撰写题为《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的文章,称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习近平同志指出:“为‘官’者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
从政道德体现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是良好心态的源泉,驾驭智谋之主宰,是事业成功的首因,引领群众前行的旗帜。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德行就是力量。一个官德高尚的人,自可以威光照人,神采慑人。
因此,党员干部若有好形象,一定要先修德。与人交往,“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人际交往也好,都应以诚相待、以心相交!与高者为伍,与德者同行,以善为念,心存至善,学会感恩。
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伏尔泰说过,造就政治家的,绝不是超凡出众的洞察力,而是他们的道德。良好的道德品格是造就优秀领导者的基础,而不好的道德品格往往成为领导者成功的羁绊。
党员干部要先做人,后做“官”。做人是做官与做事的前提,也是做官和做事的保障。我们一定要把常修为政之德放在做人的首位,作为一生永恒的课题来坚守;一定要做一个正直、善良、诚信、勤勉的人,当一名忠诚、为民、务实、清廉的官。
道德决定着成功与幸福。道德是良好心态的源泉,是驾驭智谋的主宰。老子有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深厚的人就像天真无邪的婴儿一样受人喜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执政者要以德施政,善待民众,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去教育和感化百姓,以赢得百姓的拥护。“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荀子》)
道德修养贵在“慎独”。慎独是一个人圣洁的内心世界的反映,是古代儒家创造的、有民族特色的修养方法。《礼记》有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一个人不能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放松自我要求、无所顾忌,也不能因为是细小的事情而任性胡来。
慎独慎微,贵在一个“恒”字。“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要做到心中有戒,时时、事事、处处慎独,则无败事。我们应当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情况下,也能坚持道德节操,恪守领导干部道德规范,一丝不苟,洁身自好,心存敬畏,莫把小事不当事,忽视小事会出事;净化工作圈、生活圈、交友圈,以人为镜,不搞阳奉阴违,没有半点虚假,不欺人,不欺己;减少浮躁,砥砺意志,“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展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力量。
砥砺道德修养,须有羞耻之心。这是“立人之大节”“治世之大端”。有羞耻感是有道德责任感的一种表现,没有羞耻感的人肯定缺乏道德情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耻明耻历来是律己修身的先决条件。孔子把培养知耻的君子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他在回答子路关于怎样才算“士”的提问时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提出“知耻近乎勇”。
应增强荣誉感和羞耻感。孟子曾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管子把礼、义、廉、耻当作“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近代思想家龚自珍也认为:“教之耻为先”,意思是教育应当把培养人们的知耻之心放在第一位。知道羞惭或对自己不光彩的行为感到惭愧、难过与不安,本质上是对荣誉的一种肯定及对耻辱的一种厌弃,蕴含着向善的可能性及勇气,因此是值得称道的。俄罗斯谚语说:“不知羞耻的人,绝不会有美德。”每一件小事都不糊涂,每一个细节都不忽视,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管住自己的脑,不绞尽脑汁谋私利;管住自己的嘴,不乱吃不该吃的东西;管住自己的手,不拿不该拿的钱物;管住自己的腿,不去不该去的场所;不因失意而失志、不因腾达而失节、不因日久而失省、不因卸职而失德。
加强道德修养,体现在每一个行为和每一件事情上。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说明一个人只有平时不弃小善,多做好事、多干实事,才能形成高尚的品德。要从小事上做起,从平时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要走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怪圈,积小德养大德,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
加强道德修养,应乐于见贤思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华神奇的热土上,涌现出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他们的奋斗经历和感人事迹,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方正清廉走人生,不断超越自我,让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愚昧、丑恶、腐败现象远离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