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ook.img.zhangyue01.com/group6/M00/56/0C/CmQUOFnLee-EVTEYAAAAAOonl9A729896686.png?v=yeYmK0LL&t=CmQUN15rbTQ.)
莫搞阿谀奉承
阿谀,就是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就是恭维、讨好。阿谀奉承就是拍马屁,说恭维别人话,竭力迎合别人。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
阿谀奉承、“拍马屁”者,古已有之,可谓历史悠久而又绵长。“拍马屁”原是一种礼俗。据元史载,蒙古人平日牵马与人相遇时,习惯于互拍对方马的屁股说:“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并没有谄媚奉承之意。后来有些人趋炎附势、巴结权贵,不管权贵的马怎么样,都貌似内行地拍马屁股,连声称赞。
有篇妙文描述了阿谀奉承的媚态和特技表演—一文士死见冥王,王忽放一屁,士即拱揖进词曰:“伏惟大王,高耸尊臀,洪宣宝屁,依稀丝竹之音,仿佛兰麝之气。”王大喜,命牛头卒引去别殿,赐以御宴。至中途,士顾牛头卒曰:“看汝两角弯弯,好似天边之月;双目炯炯,浑如海外之星。”卒亦喜甚,扯士衣曰:“大王御宴尚早,先在家下吃个酒头了去。”
为了博褒姒一笑,周幽王竟然悬赏求计。没有谋略、专会拍马、出鬼主意的奸臣虢(guó)石父,献上一计:当今天下太平,不如点燃烽火(古代的警报系统),叫诸侯们上个当、扑个空,娘娘在烽火台上观看,一定会笑的。幽王眯着眼睛说:“此计甚善!”……结果幽王丢了江山,也没保住美人。
宋代有名的宰相寇准,在一次宴会中,长而美的胡须上沾了一点脏东西。尚书丁谓眼睛特别管事,连忙起身离席,上前恭敬地为他拂去。丁谓本想得到上司一点好感,不料寇准勃然变色道:“你身为大臣,而为人拂须,何其谄也!”寇准的凛然正气,从这一声大喝中喷薄而出,这实在是治疗谄症的一个绝妙好方。
明初翰林学士解缙,19岁中进士,后来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为一代雄才,同时也因会阿谀奉承而闻名。一次他和明太祖朱元璋一块儿钓鱼,朱元璋没钓着,心里不高兴。他即刻献诗一首:“数尺丝纶入水中,金钓一抛荡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这个吹捧有点肉麻,实不可取。
从邓通、董贤、李辅国、杨再思、和珅、李莲英等人善于溜须拍马的行为来看,他们都不是忠厚善良之人。他们在主子面前,事之如奴仆,动之以忠情,看似辛劳笨拙,其实是一种极致的机巧和狡黠。正如巴尔扎克所说:“在世界上所有的手法里面,奉承是最巧妙、最狡猾的一种。”
有的人在有权有势的人面前奴性十足,以媚态逢迎上司,以声色犬马迷惑上司,以金钱贿赂上司,而在下级和百姓面前却变成又一副面孔:骄慢、专横、跋扈。其“官经”用一句话概言之,亦即“宦官式的思维”。
历史上无才却被宠而拜官封侯,其原因或因美貌,或因谄媚。其结局如何呢?明代洪应明所言:“谗夫殷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谀人,似隙风侵饥,无疾亦损。”
趋附谄媚是人格不平等的产物。中国封建官场上阶梯式的等级制度,为其提供了生存条件和表演舞台。封建君主的唯我独尊和独断专行,臣属的奴化意识,野心家的权力欲望,成为趋附谄媚者生存的重要基础。
重权之下必有恭维者,利益之后必有追随者。“领导没讲我先讲,试试话筒响不响;领导没尝我先尝,看看饭菜凉不凉。”听上去有些夸张,却活灵活现描摹出了阿谀奉承的官场坏习气。
要改变阿谀奉承、吹吹拍拍、趋炎附势的坏风气,首先要从被拍者做起。领导者应该对“拍马屁”现象进行冷静深思,分析、过滤。有的领导虚荣心太强、好大喜功,喜欢听好话,当然就会有人“讲好话”,有意识地讨好;有的领导喜欢别人奉承,当然就有人投其所好地去“拍马”,抬轿子的人就有可乘之机。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说:“阿谀奉承者的特征是:当你背运时,只要有对于你的流言蜚语,他就到处宣扬,不论你尽力做了多少好事,他决不会说你一句好话;可是你一旦红运高照,第一个登门道喜的准是他。”对惯于阿谀奉承、恭维献媚的人的话,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被它的“芬芳”所陶醉,心存警惕意识,与他保持距离,不能被这些不正派之人牵着鼻子走。应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耳聪目明,明辨是非,防止被别有用心的“马屁精”拉拢和腐蚀。
如果让阿谀奉承者吃香,正人君子受气,那么干部队伍中就无法形成正气,领导者就会失去信任。不能听取一味吹捧,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倾听真言,摈弃假语。对于陷害好人的恶语,不能相信,果断给予批评和教育。领导者的一个过人之处,就是抛开自己的喜好与志趣,以整体利益为重,忍痛舍弃那些令自己“喜爱”的奴才、媚才,果断发掘那些令自己“讨厌”的高才、不好用的人才。对那些阿谀奉承、巧言可悦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鉴其德、察其能。如果他确是个无能之辈,而且专善阿谀奉承,该让他走人,何必留下这么一颗不定时炸弹,及时让他走人比什么都强。
做人、从政靠溜须拍马,出卖人格,谁得势就依附谁,利用别人权势提升自己地位,谁失势就舍弃谁,虽得宠于一时,但不会得益于一世,而且会丧失人格,带来坏名声,不亚于拿珠玉去换取砖瓦,实在不可取。
“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为官者的一举一动,或高尚,或无耻,皆如日月之明蚀,对上至同僚下至百姓影响既深又广。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自尊自重,自警自励,切莫忘记做官先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