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坚定的理想信仰,是引航的灯塔,前进的号角,力量的源泉。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勤于进取,甘于奉献,勇于牺牲,就是因为他们有理想、有信仰。岳飞、文天祥、瞿秋白、方志敏……“以身殉志,不亦伟乎!”书写人生美好的成功乐章,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
翻开一部恢宏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就可以看到,从诞生的那天起,“为共产主义真理而献身”,就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神圣的理想和信念。无数先烈正是靠崇高理想的指引,靠坚定信念的鼓舞,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心甘情愿地为之英勇斗争,前赴后继,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全体党员必须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苦干实干,在胜利时和顺境中不骄傲不自满,在困难时和逆境中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赞誉和诱惑考验,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管理学上有一个典型案例,说同样在做砌砖的工作,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件为砌砖而砌砖的话,那么你就会越干越没劲,越干越单调,因为老重复劳动,难受。但是如果你把它当作是为一幢宏伟高楼大厦添砖加瓦的时候,那么你就会越干越有热情,越干越有梦想,越干越能把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出来。梦想对我们的奋斗至关重要。中国梦给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了很深远的意义。让我们大家感觉到有奔头。
党章要求党的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树立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习近平同志指出:“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中国梦的提出,就是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高扬理想旗帜的战略号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我们党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志。
我们共产党人的最大梦想,就是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心里始终装着伟大目标,不管别人说三道四,怎么也不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习近平同志在论述理想信念问题时使用了“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返璞归真”“固本培元”等词汇。
周恩来经过“推求比较”,最终认定了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道路。他郑重宣称“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他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这是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周恩来说:“人是应该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生活会变成盲目。”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誓言。直到他生命垂危之时,还与陪伴在身边的邓颖超低声吟唱:“这是最后的斗争……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是人生动力之源。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强大的动力。党员干部学有所得,业有所长,卓有建树,理想和追求是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列宁说:“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理想作为人们一切行为的自觉动机,以其高度的科学性成为引导人们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理想信念为人生实践提供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一个人有了自觉的理想和信念,方向明确,意志坚强,热情高涨,有所作为,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始终充满必胜的信心,心甘情愿地拼搏进取,即使牺牲自己的一切也在所不惜。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最根本的是以理论武装培植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理论是管方向、管全局的,也是管思想、管灵魂的。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精神上的高尚与亮节,来源于理论上的深刻和彻底。党员、干部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优化思维方式,提高理论水平,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注意用理论指导自己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逐步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