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矩不是稻草人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没有规矩的约束和保障作为前提,自由就是一句空话,就没有自由可言。懂规矩、守规矩,不仅是工作之所系,大局之所需,也是个人幸福之保证。
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共产党人遵守规矩的楷模。一次,焦裕禄同志发现大儿子去看戏,问道:“戏票哪来的?”孩子说:“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说没有。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收票叔叔没有收票就让我进去了。”焦裕禄知道了,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并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还。之后,他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
一次,有位从外地调来的领导干部,提出了一个装潢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干部办公室的计划,连桌子、椅子、茶具,都要换一套新的。有人问:“钱从哪里来?能不能花?”这位干部分管财政,他说:“花钱我负责。”焦裕禄严肃地指出:“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他接着说明了自己的意见:“灾区面貌没有改变,还大量吃国家的统销粮,群众生活很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画圆离不开规,画方少不了矩,规和矩好像是对画圆画方行动的约束。但实际上,有了规和矩才能画圆就圆,画方就方。必须明白规矩是不可侵犯的,懂得越过红线定会受到惩处、付出代价;必须在“认真”二字上下功夫,言行守规矩,克服侥幸心理、从众心态、特权思想,一言一行不越位,任何时候不出乱规矩、坏声誉的事;用权讲规矩,凡事有理有据、程序正规,决不能凭个人好恶随意为之。
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要坚决批评制止,不能听之任之。”
近些年来,有些政策规定是约束性的,有些明确是刚性要求,却成了“稻草人”,成了摆设。有些党员干部不守规矩、口无遮拦、随心所欲、毫无顾忌,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如,重大事项不请示报告,没有程序意识,工作越位,“迈过锅台上炕”,或“先斩后奏”;对涉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政治问题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借着老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等场合,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称兄道弟、勾肩搭背。什么“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其背后都或有大老虎坐镇。有些干部走向腐化堕落,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从根本上看都是不守规矩的结果,不遵守党和人民立下的规矩,在不该伸手处伸了手,造成恶劣影响。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有了规矩不执行也成不了方圆。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更不能无原则无底线。
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都要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庸俗化。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树立规矩意识。2012年11月16日,刚刚履新的习近平同志就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开会审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同志在这个会上讲话指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定规矩。那么,定规矩要干什么,做些什么事呢?他说:“定规矩,就要落实一些已经有明确规范的事情,就要约束一些不合规范的事情,就要规范一些没有规范的事情。”
2013年在西柏坡,习近平同志说:“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那里有中国共产党1949年就立下的“六条规矩”:“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再一次重提规矩尤其是政治规矩。
就概念而言,“党的规矩”的外延比“党的纪律”大: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是不成文的、相对柔性的规矩,同样应当而且必须遵守。在这方面,习近平同志有精辟阐述:“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在强调规矩意识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引用了一个重要概念:“破窗效应”。他说: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定律,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其含义是,如果有人打坏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坏其他的窗户。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就布满不堪入目的东西。习近平同志引用这一定律告诫党员干部:没有规矩不行,有了规矩必须认真执行。作为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心存敬畏之心,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时刻用党的纪律和规矩这把尺子去量量自己的言行,牢牢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
加强党的规矩的修养,必须自觉接受监督。我们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因而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组织的监督、群众的监督、舆论的监督,是对权力运行的提醒和督促,促使党员干部及时修正错误。因而监督是爱护和保护,是被监督者的福分。应习惯于在监督下工作,自觉做懂规矩、守规矩、用规矩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