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鲁迅称为“最有名的金圣叹”
,是与《文心雕龙》著者刘勰、《人间词话》的著者王国维并列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的三大高峰之一,是评点文学的最高峰。
金圣叹(1608—1661),原名采,又名喟,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江苏长洲 (后为江苏吴县,今已并入苏州市区) 人。
金圣叹无意于科举,而以批点名作为己任,有志于发扬光大民族的优秀文学。他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认为这六部伟大著作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学的最高水平,准备一一加以批点。公元1641年 (明崇祯十四年) ,他评批的《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刊印。1656年 (清顺治十三年) 又完成并刻印他评批的《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在此前后,他还陆续批点了部分杜诗,完成唐诗评批和古文评批等。遗憾的是,他在53岁那年,因参与反对贪官污吏的哭庙一案,惨遭清廷杀害,批点工作没有全部完成。
《金批水浒》和《金批西厢》打倒其他一切版本,成为唯一流行版本而风行天下,影响极大:“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于家置一编。”
当时论者赞誉其“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作者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民国名著《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辛辣如老吏。笔跃句舞,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
金圣叹同时之李渔甚至认为:“读金圣叹所评《西厢记》,能令千古才人心死。”“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是作《西厢》者之心,四百余年未死,而今死矣。不特作《西厢》者心死,凡千古上下操觚立言者之心,无不死矣。人患不为王实甫耳,焉知数百年后,不复有金圣叹其人哉!”“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义于其间矣。”
《红楼梦》评批者脂砚斋不胜感叹:“
(《红楼梦》)
写尽宝、黛无限心曲,假使圣叹见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处。”“噫,作者已逝,圣叹云亡,愚不自谅,辄拟数语,知我罪我,其听之矣。”
对圣叹极表钦佩。
20世纪的著名学者和文化大家大多给金圣叹及其金批著作以极高评价。
当然,金圣叹也具有其时代的局限,本书对此也作适当的分析和评论。
自20世纪至今,金圣叹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国内外已经有大量论文,多篇学位论文,并已出版近30种专著和书籍。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和美学史上唯一全面研究文学的四种体裁——诗 (兼及词) 、文 (古文和时文) 、小说和戏剧的理论大家。与已出诸书相比,本书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本书是唯一全面研究金圣叹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专著,分析和评论金圣叹的诗 (兼及词) 、文 (古文和时文) 、小说和戏剧的全部评批。
二、本书在学术界研究甚少的金圣叹诗文评批的领域中,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探讨其政治观、历史观、文艺观和美学观。
三、文学是人学。本书在金圣叹研究中是唯一全面深入研究金批《水浒》和金批《西厢》中的全部重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专著。
四、本书对于金圣叹最重要的评批著作金批《水浒传》和金批《西厢记》中的重大美学观点,如《水浒》艺术描写的极境、《水浒》有高于《史记》之处,美学理论中的“无”与“梦”、“通鬼神”和“文有魂”等学者未曾涉及或研究不深的难点,作了较为深入的阐释和探索。
五、本书附论首次评述20世纪中国文化十大家的金圣叹评论,揭示金圣叹的巨大深远影响,并总结现代文化大家研究金圣叹的成果。
本书部分内容,自1986年起以论文形式发表,有些观点带有当时的时代特色,一般不予修改。个别篇章则在今年完成,时间跨度正好30年。
笔者2009年万卷版《金圣叹全集》,有《金批水浒》解读21万字,《金批西厢》解读4万字,《天下才子必读书》有数十篇解读,另有《〈水浒传〉新说》内容与此书相辅相成。敬请读者留意。
由于篇幅有限尤其是水平有限,本书和《金圣叹全集》的解读,必有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我在吸收宝贵的批评意见后,今后再作修改和提高。
周锡山
2015年4月9日
于上海静安九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