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向背根基与党的执政规律
戴焰军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时期“四个全面”整体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保证、领导保证和根本政治保证。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加强自身建设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合乎逻辑的继承和发展。其对于保证党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党的战斗力的增强和执政地位的巩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全面从严治党对于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具有决定性意义。邓小平曾一再重申,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在党领导下实现的。而党的建设状况如何,体现的是党在现实中领导和执政的能力如何,体现的是党的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工作的态度和作风状况如何,体现的是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如何,体现的是党在掌握运用公共权力过程中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目标的程度如何。如果党自身治理不好,能力、作风、组织状况、干部素质等方面不能适应实际要求,那再好的目标也很难顺利实现。
其次,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条件下解决好党内问题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这些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中不断更新理念,转变思维方式,探索新的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党的执政环境的变化,党的任务和面临的形势变化,党的建设与现实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党内生活质量不高,民主集中制得不到有效贯彻,党的各项纪律得不到有效执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一些地方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充分,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组织观念淡漠,“四风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表现突出,党群干群关系出现很多新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发展下去,会直接影响党的任务的完成,甚至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解决党所面临的这些问题。
再次,全面从严治党也是总结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历程,其间经过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遇到过说不完的坎坷曲折,而且因为缺乏经验等原因,自己也犯过很多错误,但党依然辉煌地走到了今天,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就坚持了从严治党的原则。我们这个党是按照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党,列宁主义建党原则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强调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夺取政权奋斗了28年,所以就更铸就了党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这一特点。正是因为坚持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像延安时期对黄克功、萧玉壁案件的处理,建政初期对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处理,都表现出在当时情况下我们从严治党的决心。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政权并巩固政权。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还是新条件下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紧迫任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掌政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才能长期执政,并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执政绩效使党赢得群众,而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又使党在执政活动中不断创造新的绩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不是无条件的,所以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时期,外在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党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问题,所以,中央一再告诫全党,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如果党的作风、纪律、干部能力素质、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特别是腐败蔓延的势头得不到有力的遏制,我们就有可能失去人心。从这点上讲,从严治党也是赢得民心的工程。这一点,我们从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加大从严治党力度取得的成效就可以明显看出来。
我们说全面从严治党意义重大,还有一层意义就是全面。应该说,从严治党是我们一贯的要求,但因为每一时期和阶段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任务不同,存在的问题不同,治党的方式、途径、手段等都会有一定区别。我们今天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因为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必须站在全面的高度才能解决。仅拿反腐败来说,它就涉及广大干部的思想教育、制度层面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制约、转变作风纠正党内不良风气、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制度、贯彻党内生活准则完善党内生活等方面,绝不是单从哪一个方面就能解决问题的。二是因为党要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这在能力方面对党是一种全方位的要求,也是一种整体化的要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所需要的本领,涉及党的每一个组织和每一个党员,哪个方面、哪个部分达不到要求,都会影响我们整体目标的如期实现,所以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任务
我们讲全面,是从看问题、处理问题的高度讲,是从治党管党的整体谋划讲,也就是我们解决处理任何一个问题,都要有全面的意识、全面的观念,都要学会从全面的角度看问题。但就从严治党在现实中的推进来看,每一时期、每一阶段又会有相应的重点。全面和重点本身就是一种辩证关系。那么我们在从严治党工作中重点要解决好哪些方面的问题呢?根据十八大以后中央在从严治党方面的一系列工作部署,根据我们党自身建设的现实情况,特别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建设现实出发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下面几个方面应该成为重点:
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做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他说,中国将来如果要出问题,就出在共产党内,只要共产党自身不出问题,别人拿我们是没有办法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也作了一个重要论断,他说共产党要出问题,就出在干部身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13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就是掌权,执政的绩效,主要取决于手里掌握着各种大大小小权力的干部,也就是我们讲的执政骨干队伍,这支队伍如果出问题,其影响可想而知。而现实中,这支队伍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为权力本身具有两面性,使得掌握它的人比起没有掌握它的人出问题的概率更大。尽管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成员绝大多数都是经过各个层次选拔锻炼出来的精英,但即使少数人出问题,也足以给党的事业带来极大损失。现实中一些干部的腐败行为、作风问题、无所作为、能力不足、党性不强等现象,不就已经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很大损失,给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了吗?因此,从严治党,首先是治吏,关键是治吏。
从严治党要严在作风上。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是党性的外部表现,党性作为一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不易从外部直接感受,党外人士、群众对党的认识,更直接、更经常的是感受党的作风,也就是党的组织和党员在自己的实际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得到党外各方面社会正义人士的认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党的优良作风。抗日战争期间,很多民主人士到延安,在很短时间的接触中就对中国共产党高度认同,很多人还在以后的生涯中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终生,像黄炎培、陈嘉庚等就是这样。他们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作风。在今天的新形势下,党的作风依然关系到党在群众中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关系到党能否更好地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进步力量团结凝聚到自己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因此,从严治党要严在作风上。
从严治党要从党内生活严起。中国共产党一个非常重要的优良传统就是党内生活的政治性、严肃性和战斗性。我们说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不是说我们这个党从来没有犯过错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在于她能够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历史上的遵义会议、延安整风、“文化大革命”以后的拨乱反正,党都是靠自己的自觉和力量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从而走向了新的辉煌。党在整体上是这样,具体到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党员也是这样。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为什么能够有这种自我革新、自我纠错的能力,靠的就是党内生活的政治性、严肃性和战斗性。例如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我们党解决党内矛盾、克服自身错误的有力武器。毛泽东甚至把它提升到我们党和一切其他性质政党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的高度。所以,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
全面从严治党要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方面和环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状况,与党的执政基础直接相关,与党在社会各领域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直接相关,当然也就与党在基层社会的执政绩效直接相关。因此,就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来说,基层组织建设应该说是一项管党治党的基础工程。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传统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能把千百万人民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夺取全国政权并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群众性的政党,她的群众性,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她的遍布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基层组织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一个能够始终扎根于民众之中的政党是不可战胜的。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这样一个优势,在当前新形势下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为社会组织形式的巨大变化以及人们活动方式、就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功能、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各方面都需要因应社会变化而做出必要的转变。但这种转变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完全实现的。所以,在一些新领域,基层党组织难以覆盖,在一些传统领域,基层党组织出现软弱涣散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情况。基层党组织是党员教育管理的直接承担者,基层党组织的状况自然会影响到党员的教育管理状况,所以,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得到很好发挥的现象也就自然出现了。当然,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和作用发挥状况不理想,在更广泛的领域,还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
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途径和方式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我们做其他任何一项工作一样,要落到实处,就需解决好途径与方式问题。在这方面,系统总结我们党90多年治党的丰富历史经验,深刻分析我们党在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各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都作了论述。
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结合起来。重视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一个突出特征,这是与我们党成长发展的特殊历史环境和历史经历有关的,而且也正是这样一个传统,保证了我们党在历史上始终能够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思想上、组织上的纯洁性,保证党能够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与现实要求相适应。思想建党,当然首先要解决的是把全党思想统一到中央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上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特别是提高全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水平。另外,加强思想建党,还需要解决好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提高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因为我们是执政党,是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党,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相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跟不上要求,滥用权力,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与思想建党要求相一致,我们还必须坚持制度治党。对于制度建设的意义,这些年来人们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但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在制度建设的内涵和各种内在环节上提高认识,并推进现实制度的不断完善。制度当然首先是实体性要求,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制度能够合乎实际并规定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不能留有太大的自由裁量权,否则就很难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其次是制度要有程序,要明确规定谁来执行、谁来监督、谁来检查,通过什么途径来执行和监督,这些问题落不实,那规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制度就真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稻草人”。再次,制度必须构成体系,即前后需要衔接,左右需要协调,制度不成体系,政出多门,各行其令,甚至具体制度之间相互打架,那就根本无法发挥制度的作用。第四,制度还需要好的环境,体制机制、机构组织、人员素质、政治生态等都会对制度执行构成影响。目前一些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就与我们在一定范围内的政治生态不健康直接有关,所以,总书记提出净化政治生态实在是非常要紧的。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结合起来,是我们当前解决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
加强和完善群众监督。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需要解决一个内在动力的课题,而群众监督,恰是满足这一点的重要条件。监督就是压力,有压力才能转化为动力。而且,我们党是生存并扎根在群众中的政党,党的建设利弊得失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全面从严治党时,明确强调要加强群众监督。
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规律。全面从严治党是科学治党,科学治党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规律,这一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中特别加以强调的。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涉及面非常广泛,各个层面、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律,这正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
首先,要研究政党活动和执政的一般规律。当今世界是政党政治时代,各种不同的政党都活跃在各自的政治舞台上。因为各国国情不同、党情不同,各政党活动的要求和特点会有很大的甚至是本质的差异。如我们和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在党的性质、党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等方面就有着实质性区别。但是,作为执掌国家政权的党,在当今世界,有一些问题对各个党来讲又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共性。所以,我们党提出,要吸收借鉴世界上其他政党在执政中的经验教训,这可以使我们避免很多弯路。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就需要认识了解其他政党,认识了解各政党在执政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以及处理这些问题的共性要求,即规律性。
其次,要重点研究我们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所形成的规律。研究一般的政党活动和执政规律,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党自己执政和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照搬别人的东西,是要犯错误的,即使性质相同的党也不能照搬,这一点,我们在历史上就有过深刻的教训。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特殊历程,我们党形成了很多与别的政党有明显区别的传统优势,如党的思想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内政治生活、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探寻其内在规律性的。
再次,要特别研究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活动与执政的规律。要解决党目前面临的问题,必须研究党目前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要求。我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很多传统优势在今天新形势下怎么发挥,不了解现实党建的规律性是无法回答的。比如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在革命年代、计划经济时代和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相比,到底遇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挑战?今天党的作风建设和历史上相比到底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新特点?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新挑战、新特点背后,又有什么样的规律性?把握这些,是我们今天做好党建工作的必需。
第四,在具体工作层面还需要研究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的规律,研究党的建设在各个层面和领域的规律。全面从严治党,当然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摁下去是不会弹出美妙的音乐的。这就要了解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主要矛盾。同时,在当前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党的建设在各个领域的要求也在发生明显变化,如同样是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就有很大区别,更不要说农村、城市社区、学校、机关等各个领域。只有了解各个领域不同的要求及党建工作发展的不同规律,才能够保证从实际出发,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最大政绩。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首要条件就是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解决好对党建工作的认识问题。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中自然也就无法落实。党建工作是政治工作,在我们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工作总体要求下,处理好党建和其他工作的关系的确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就是要求其他工作都要围绕这样一个中心来做。而为什么要求其他工作要围绕经济工作来做,就是离开其他工作,经济工作就做不成。事实已经证明,那种忽视其他工作,片面强调经济工作的做法,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带来了极为严重的负面效果,例如不管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顾生态环境破坏、不考虑社会的公平正义等,最后造成的是经济本身也难以持续稳定发展。所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有前提的。在中国现实国情条件下,最关键的前提就是党的建设。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当然也要解决好如何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的问题,有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也就可以更好地衡量与评价党建工作做得如何,及时发现不足、肯定成绩,这对于实际工作者是很重要的。这方面现实中已经有许多经过探索形成的经验和制度,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另外,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还要在理论和实践中很好地说明与体现党建工作与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内在联系,提高工作的效率并用事实来教育干部。
(原载于《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第1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