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泉整训:古田会议的预备
为避开由赣入闽向长汀袭来的赣敌金汉鼎的攻击锋芒,毛泽东同朱德、陈毅率红军主力撤离长汀开往连城新泉,转向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腹地,与第四纵队会合,开展训练整顿。
链接四:望云草室
位于连城县新泉乡新泉村。原系张氏家祠书院,为砖木结构的厅堂建筑,建筑面积583.3平方米。旧址附有工农妇女夜校、士兵调查会址、官庄农民调查会址。1929年12月,为召开古田会议,红四军在新泉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政治、军事整训,并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工作,毛泽东、朱德、陈毅和前委机关驻此。毛泽东亲自指导创办了工农妇女夜校,还召开了士兵调查会和官庄农民调查会,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案。
这是红四军第三次进驻新泉。在这一年的五六月间,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先后两次进抵新泉休整,传播红色思想,组建红色武装,建立红色政权。
12月3日,红四军部队以纵队为单位,分散驻扎在东南、西、北三个自然村和附近的乡村。前委、军委机关设在新泉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张育才的“望云草室”。在这座古色古香、风格典雅的平房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预备会,研究决定将在这里进行为期十天的大规模军事、政治整训,即著名的“新泉整训”。政治整训由毛泽东和陈毅主持,军事整训由朱德主持。
政治整训旨在明确红军的性质、任务,引导官兵自觉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纠正旧军阀作风。整训一开始,毛泽东便举行士兵、农民等各种调查会,召开大队、支队以上干部联席会议,深入连队、农村进行调查,多方听取红军战士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摸清部队官兵思想问题及其根源。贺子珍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毛泽东很忙。他既要为大会准备文件,又要深入部队调查了解情况,倾听战士们的意见。12月的闽西,雪花纷飞,他迎着风雪,奔走于红四军的驻地之间,从一个红军纵队到另一个红军纵队,召开战士座谈会。他还分批会见红军的各级指挥员,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诚恳地同他们交谈,启发他们的觉悟。不仅这样,毛泽东还走访了一些村庄,征求农民对红军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批评。”

1929年,古田会议前,红四军在福建新泉、古田等地整训。图为毛泽东在福建连城县新泉的住室——“望云草室”。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领导开展思想教育运动,在分别做好党员干部、普通士兵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发动部队内部展开讨论,以统一认识、提高觉悟。
经过十余天的军内和农村调查,毛泽东收集到了极为丰富的材料,为起草红四军“九大”决议案提供了生动而又鲜活的素材。当夜幕降临,他就借着幽暗的煤油灯光,细心地整理、分析和归纳从调查中得到的大量第一手材料。他时而凝眸聚思,时而挥笔疾书。“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党的组织问题”“党内教育问题”“红军宣传工作问题”……八个决议案,2万余字,一个我党我军建设的伟大纲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就在“望云草室”这简陋的小屋子里诞生了。
陈毅在协助毛泽东开展政治整训的同时,负责编写了10余万字的整训材料,内容包括“什么是共产主义”“红军的性质任务”“怎样批评同志”“被批评者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些材料既让部队整训有章可循,也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军事整训也是热火朝天。在宽阔的新泉背头山上,朱德亲自带兵出操,针对军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和一些干部抱有的“我们的兵昨天入伍,今天就要打仗,简直无所谓训练”的错误认识,要求全军部队严格执行各项军事训练。针对“军事技术太差,作战只靠勇敢”等问题,朱德主持制定红军的条例、条令等法规,组织编写并亲自讲授“新游击战术”等课程,就战斗中如何散开、前进等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示范。同时,还通过上军事课对地方武装进行了培训,培养了一大批地方武装干部,为以后地方开展革命工作、建立和巩固地方政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泉整训”是继“三湾改编”之后又一次新型民主整军运动,不仅使红四军官兵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锤炼了打仗本领,也使地方苏区干部和武装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礼和历练,同时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组织准备。正当整训运动紧张进行的时候,国民党调集闽、粤、赣三省兵力,准备对闽西苏区进行第二次三省“会剿”。担任“会剿”总指挥的金汉鼎率部由赣入闽,从长汀扑过来,向连城新泉方向逐步推进。强敌压境,毛泽东、朱德、陈毅果断研究决定:红四军除留下一部分在新泉警戒长汀来犯之敌外,其余移师上杭县古田镇,继续进行政治军事训练,为召开党代会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