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从柏公馆开始
柏公馆是一座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东侧的小阁楼,因为遵义会议而永载史册。在这之前,它原是柏辉章的官邸。
柏辉章是一名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他是贵州遵义人,号健儒,毕业于专门培训陆军军官的贵州讲武学校。毕业之后,柏辉章到黔军任职,很快就从班长晋升为旅长。1935年5月,柏辉章所率部队在贵州威宁接受中央政府改编,黔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师被改编成第一零二师,国民政府任命柏辉章为第一零二师师长。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图为会议旧址。
抗日战争爆发后,柏辉章率领部队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率领部队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浙赣会战等一系列著名战役。柏辉章率领一零二师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得到胡宗南、黄杰、薛岳等人的青睐。1943年,柏辉章被调到江西赣南任师管区司令,副司令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柏辉章从来不因为蒋经国的身份而阿谀奉承,后来因为与蒋经国意见不合,柏辉章被任命为江西军管区参议。1944年,柏辉章被调到第八十八军担任副军长。柏辉章不想打内战,很快就辞去了职务。1949年,柏辉章重新回到遵义,担任黔北绥靖区副司令。当年11月,柏辉章认清局势,率领部下在第二绥靖区发动起义。
柏公馆就是柏辉章为其家人修建的。柏辉章30岁在二十五军任师长时意外得到了一大笔钱,他让他的哥哥柏继陶用这笔钱给家人建一座气派的大房子居住。柏继陶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为了完成弟弟交给他的任务,他亲自跑到上海,参观考察了各种各样的洋房,还从上海带回很多图纸,请人结合图纸设计出一座中西合璧的房子。当这座房子按照柏继陶的指示建造起来后,整个遵义城都为之震惊了。这座房子由主楼和跨院两部分组成。主楼坐北朝南,共有两层,曲尺形,砖木结构,占地528平方米。楼房有一圈抱厦,楼顶上有宽敞的窗户。站在楼顶的走廊上,遵义城四周苍翠挺拔的群山尽收眼底。紧挨着主楼的是纯木结构的四合院。临街有八间铺面房,专供房主经营酱菜和颜料纸张所用。有一座青砖牌坊位于主楼与跨院之间。牌坊上一面镶嵌着“慰庐”两个字,另一面则镶嵌着“慎笃”两个字。建造这座房子,一共花去了3万多块银元。
柏辉章没有想到,他建造起来的这座公馆给中共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1935年,红军进驻遵义后,柏家一家老小都外出躲起来了,只留下一座空空如也的房子。于是,红军总司令部和作战机关部被安排到了这里。另外,周恩来与邓颖超夫妇、朱德与康克清夫妇、刘伯承、张云逸、彭雪枫等人也都住在这里。虽然住在这里的人很多,但房子很大,一点儿都没有拥挤的感觉。
正是因为遵义会议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举办地柏公馆这才受到了国家的重点保护:1961年,国务院将遵义会议会址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毛泽东为遵义会址题字,如今写有“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的黑漆金匾依然高悬在会址大门口。1993年,国务院公布了“全国第一批十个优秀社会教育基地”,遵义会议会址赫然在列。1995年,遵义会议会址成为“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国家教育委员会、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六个单位授予“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光荣称号。1997年,遵义会议会址又被中宣部评为“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