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流行性眼炎、红眼病。临诊特征主要以急性传染为特点,发病动物眼睛流出大量分泌物、结膜炎、角膜混浊、溃疡甚至失明。
【病原】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已证实是由牛莫拉菌所引起的,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其致病型有毒力,溶血,并有菌毛。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多病原的疾病,其病原体有鹦鹉热衣原体、立克次体、结膜乳支原体、奈氏球菌、李氏杆菌等,目前认为,主要由衣原体引起。
【流行特点】 本病可发生牛、绵羊、山羊、骆驼和鹿,并且这些动物的感染无年龄、品种和性别差异,但以哺乳和育肥的犊牛、羔羊发病率较高,以母羊的症状较严重;无角牛羊比有角牛羊发病率高。某些品种牛(如海福特、短角牛、娟姗牛和荷兰牛)似较其他品种牛(如婆罗门牛和婆罗门杂交牛)易感性强。本病是各国养牛业的一种重要眼病,它使患犊生长缓慢、肉牛掉膘和奶牛产奶量降低。患病及隐性感染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康复后动物不能产生良好免疫,在临诊症状消失后仍能带菌排菌达几个月之久,而且可以重新发病。本病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患病动物污染的器具而感染,也可通过飞蝇而传播。秋家蝇是传播牛莫拉菌的主要昆虫媒介。本病的季节性不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但夏秋季节发病较多,一旦发病,1周之内可迅速波及全群,甚至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不良的气候和环境因素可使本病症状加剧,尤其是强烈的日光照射。
【临诊症状】 本病临诊症状是怕光、流泪、眼睑痉挛和闭锁、局部增温,出现结膜炎和角膜炎的体征。多数先一眼患病,然后波及另一眼。发病初期呈结膜炎症状(图1-64),流泪,羞明,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不久则变成脓性。上、下眼睑肿胀、疼痛、结膜潮红,并有树枝状充血,其后发生角膜炎、角膜混浊和角膜溃疡(图1-65),眼前房积脓或角膜破裂,晶状体可能脱落,造成永久性失明。本病很少引起死亡,少数病畜多因结膜、角膜白斑,双目失明而被淘汰。

图1-64 眼结膜充血、潮红

图1-65 结膜囊中有脓性分泌物,角膜浑浊
【诊断】 根据本病结膜角膜炎的特征性症状以及流行特点即可做出诊断。但本病具有多病原性,有的病原除引起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外,还可出现其他症状,如有必要可用微生物学检验或荧光抗体技术确诊。
【防控】
(1)预防 在本病常发地区,应避免太阳光直射牛羊的眼睛,做好牛、羊圈舍周围环境的灭虫蝇工作,并避免灰尘、蝇的侵袭。将牛羊放在暗的和无风的地方,可降低牛羊群发病率。应设法避免饲料和饮水遭受泪液和鼻液的污染。建议用1.5%硝酸银溶液做预防剂,即向所有牛羊角膜囊内滴入硝酸银液3~10滴,隔4d后重复点眼(每次点眼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患眼)。新引进的牛羊在合群饲养前经局部或全身给予抗生素,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2)治疗 首先应隔离病牛羊,消毒厩舍,转移变换牧场,消灭家蝇和牛体上的壁虱。如有条件,放牧牛羊群将其改为舍饲,减少围栏育肥牛羊的密度,有利于本病的控制。对症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可向患眼滴入硝酸银溶液、蛋白银溶液(5%~10%)、硫酸锌溶液或葡萄糖溶液。也可涂擦3%甘汞软膏、抗生素眼膏。或向患眼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10~50mg或青霉素20万~3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连续3d,效果比较理想。或肌内注射长效四环素,每千克体重20mg,3d后重复1次(避免泪液分泌,使眼部抗生素保持一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