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又称为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多种动物感染的一种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急性者表现为败血症和炎性出血等变化。慢性者则表现为皮下、关节以及各脏器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
【病原】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病料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或美蓝染色呈明显的两极浓染(图1-10),但其培养物的两极着色现象不明显。该菌抵抗力不强,对干燥、热和阳光敏感,用一般消毒药在数分钟内可将其杀死。

图1-10 巴氏杆菌的形态
【流行特点】 动物中牛、绵羊发病较多。在牛中多见于犊牛,在绵羊中多发于幼龄羊和羔羊,山羊不易感染。患病牛羊和带菌牛羊为主要传染源,健康牛羊上呼吸道也可能带菌。主要经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染,也可经皮肤、黏膜的损伤和吸血昆虫叮咬感染。带菌的牛羊在受寒、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使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内源性传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时期发生较多,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
【临诊症状与病理变化】
(1)牛巴氏杆菌病 临诊症状分为急性败血型、肺炎型和水肿型3种类型。
① 急性败血型 最初常发现少数病牛突然倒毙,并无任何明显的症状;多数病牛体温突然升高到41~42℃,精神沉郁,鼻镜干燥,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呼吸困难,黏膜发绀,鼻流带血的泡沫,腹泻,粪便带血,一般于24h内因虚脱而死亡。剖检时往往没有特征性病变,只见黏膜和内脏表面有广泛性的点状出血。
② 肺炎型 此型最为常见。病牛犊呼吸困难,有痛性干咳,鼻流无色或带血泡沫。叩诊胸部,一侧或两侧有浊音区;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啰音,或胸膜摩擦音。严重时,呼吸高度困难,头颈前伸,张口伸舌,病牛犊迅速窒息死亡。剖检主要病变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胸腔内有大量蛋花样液体,肺与胸膜、心包粘连,肺组织肝样变,切面红色或灰黄色、灰白色,散在有小坏死灶(图1-11),小叶间质稍增宽。

图1-11 牛巴氏杆菌病肺组织大面积肝样变,散在有小坏死灶
③ 水肿型 多见于牦牛,病牛胸前和头颈部水肿,严重者波及腹下,肿胀硬固热痛。舌高度肿胀,呼吸困难,皮肤和黏膜发绀,眼红肿、流泪。病牛常窒息而死。剖检可见肿胀部呈出血性胶样浸润。
(2)羊巴氏杆菌病 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
① 最急性型 多见于哺乳羔羊,往往突然发病,只表现寒战、虚弱、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剖检时往往没有特征性病变,仅见败血症和炎性出血的变化。
② 急性型 病羊精神沉郁,不食,体温升高到41~42℃,咳嗽,眼、鼻流出黏液,鼻孔常有出血。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有时粪便全部为血水。病羊消瘦虚脱而死,病程2~5d。剖检可见皮下血管充血、出血(图1-12);气管出血(图1-13);肺淤血、出血,间质水肿、增宽,切面有大量浆液流出(图1-14);肺脏与胸壁粘连(图1-15);胃黏膜出血(图1-16);其他脏器呈水肿和淤血,间有小点状出血,但脾脏不肿大。

图1-12 皮下血管充血、出血

图1-13 气管出血

图1-14 肺淤血、出血

图1-15 肺脏与胸壁粘连

图1-16 胃黏膜出血
③ 慢性型 主要见于成年羊,病程可达3周。病羊消瘦,不思饮食,流黏脓性鼻液,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有时颈部和胸下部发生水肿。角膜发炎(图1-17),出现腹泻;临死前几度软弱,四肢厥冷,体温下降。剖检尸体消瘦,皮下胶样浸润,常见纤维素性肺炎(图1-18),肝脏表面有坏死灶(图1-19)。

图1-17 病羊结膜炎

图1-18 纤维素性肺炎

图1-19 肝脏表面有坏死灶
【诊断】 采取病死牛羊的肺、肝、脾及胸腔液,制成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或美蓝染色后镜检,从病料看到明显的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再结合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做出诊断。
【防控】
(1)预防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和防暑防寒,避免过度拥挤,减少或消除降低机体抗病能力的因素,并定期进行羊牛舍及运动场消毒,杀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在经常发生本病的疫区,可以定期接种牛羊出血性败血病菌苗。发生本病时,对病牛羊进行隔离治疗的同时,对于同群假定健康牛羊应仔细观察、测温,可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做紧急药物预防,隔离观察一周后如无新病例出现,可再注射菌苗。也可用菌苗进行紧急接种预防,但应注意菌苗紧急接种预防时,被接种的牛羊应在接种前后至少1周内不得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还应做好潜伏期患病牛羊发病的紧急抢救准备。发病后,牛羊舍可用5%漂白粉或10%石灰乳等彻底消毒。必要时羊群可用高免血清作紧急免疫接种。
(2)治疗 发生本病时,应立即隔离患病牛羊并严格消毒其污染场所,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对患病牛羊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类、四环素类等多种抗菌药物,也可选用高免或康复动物的抗血清。对牛在应用抗菌消炎疗法的同时,再结合解热、镇痛、补液、解毒、强心等对症辅助疗法。还可以应用中药疗法,如用大黄、薄荷、玄参、柴胡、桔梗、连翘、荆芥、板蓝根各15g,酒黄芩、甘草、马勃、牛蒡子、青黛、陈皮各10g,滑石30g,酒黄连6g,升麻5g,水煎候温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