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党的性质是指一个政党本身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任何政党都有其一定的阶级基础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代表这个阶级的利益,反映这个阶级的世界观,为这个阶级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性质是党的阶级属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指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主要是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地位和作用、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等四个方面阐明了党的性质,这是对于中国共产党性质的精确表述和高度概括,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拓展党的工作覆盖面,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全党同志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落实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90多年来,经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长期教育,经过成功和失败的反复锻炼,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特殊社会环境中,成功地把党建设成了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工人阶级自己的组织,但它不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般组织,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之所以如此,首先在于它由中国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党诞生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虽然为数较少,但由于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因而它具有特别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它完全继承和保留了工人阶级所特有的革命性强、觉悟高的品质,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培养了集体主义和团结互助精神。这些优秀的品格,使中国工人阶级最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中国共产党正是集合了工人阶级中最觉悟、最优秀的分子,才为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其次,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党。党诞生前夕,中国工人阶级中一批优秀分子纷纷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通过他们积极地传播和宣传,在理论上为党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党成立之后,针对中国工人阶级为数较少、农民占绝大多数的特殊国情,特别重视从思想上建党,着力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和武装全党。党要求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要求党员不能把自己混同于老百姓,要始终注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党特别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此外,党还有一个优点,由于各种原因,党在思想和理论上受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影响较少,这是党之所以能够保持先锋队面貌的一个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阶级基础进一步扩大,大批优秀的工人阶级成员加入党内,党继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认真地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快,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工人阶级仍然是我国社会中同大机器生产相联系的最先进的阶级,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阶级特征和优秀品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改变,也推动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不断进步。中国工人阶级不仅继续保持传统的先进性,而且将不断发展它的先进性。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章中强调中国共产党阶级性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要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对我们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是对党的性质的一个新概括。
第一,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者是统一的。这是因为,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代表着全体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也只有代表全体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我们党才真正有资格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历史上,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就提出过两个先锋队的思想。这说明,我们党从一开始就同时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要为实现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也要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正因为这样,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不仅要始终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要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二,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执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一个政党能否夺取政权,能否巩固执政地位,关键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支持,在于是否有稳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我们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和巩固执政地位,就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只有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才能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永葆先锋队的本色。
第三,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然选择。21世纪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世纪,为了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整个民族的力量空前凝聚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浩浩荡荡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军。只有这样,党才能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实现民族振兴的大业。
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二者是统一的。党章所表述的“两个先锋队”思想,并不意味着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被削弱,它强调的是党在执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正确处理党的性质和功能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的关系,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更好地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地位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党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又是工人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工人阶级的其他组织都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其他政党则更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因为:
第一,党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做指导,它通晓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发展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能够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社会主义事业引上正确的轨道。
第二,党不仅有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而且在组织上有着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有着强大的战斗力。
第三,党和群众有着密切的关系,党在群众中享有其他任何组织和力量不可比拟的崇高威望,对群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四,党有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能够大胆揭露和及时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
第五,党有着极其丰富而全面的国际国内斗争经验,经得起任何风浪的锻炼和考验,能够坚定不移地带领人民群众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党的这些优点和特点,理所当然地使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性质的重要内容,表明了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不是空洞的大话、套话,而是有着十分具体的内容和要求的,即在经济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就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文化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政治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了这“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有了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做到了这“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就能引领时代潮流,推进社会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时期新阶段,只要我们坚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党始终成为“两个先锋队”“一个领导核心”和“三个代表”,我们党就是一个保持和发展了先进性的政党,就能够更好地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更加朝气蓬勃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四、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我们党自始至终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它是革命的、科学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二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它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它的高级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生产关系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但社会主义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三是指共产主义运动。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终目的的社会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对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对人类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作出了科学的预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按其成熟程度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也就是通常说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描述,概括起来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国家消亡;劳动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这些社会特征,尽管只是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大致轮廓,但这已经向我们表明: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党把实现这样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不仅代表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而且也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说明共产党人的理想是最崇高的理想,是最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为豪的理想。
自1847年第一个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大胜利。从一个游荡在欧洲的“幽灵”,变为遍及全世界、对人类命运起决定作用的滚滚洪流。现在,作为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已在世界一部分国家建立和发展起来。尽管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曲折和失误,今后可能还会出现曲折和遇到障碍,但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在全世界最终实现,这是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规律,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必然结果。
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全体党员追求并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作为共产党员,一是要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要把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作为自己的终生奋斗目标;二是要通晓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了解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要在行动上百折不挠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共产党员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也不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一般成员,而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其先进性就体现在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具有一生为之奋斗的自觉性。
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涌现了许多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先锋战士。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进行了前仆后继、不折不挠的斗争。许多共产党员为了共产主义事业,面对敌人的枪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如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北洋军阀逮捕,在敌人的绞刑架下,他大义凛然地说,不会因为今天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会得到光辉的胜利。另一位早期党的领导人瞿秋白是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的。他被捕后,一再拒绝敌人的劝降和诱惑。临刑前,他笑着对敌人说,为中国革命而死,是人生最大的光荣。然后他盘腿坐下,毫无惧色,英勇就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在生死关头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概。
在党的历史上,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甘洒热血、笑对死亡的共产党员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正是他们,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光辉形象。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为实践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舍生忘死,视死如归,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员干部也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在这些好干部、好党员身上,都充分体现了他们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精神。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1992年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本质特征,分别表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社会主义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且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确定,是资本主义所达不到的,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但要看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如果只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不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就不能解释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的一些曲折和反复。因此,每一个共产党人在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同时,要注意把共产主义当作现实性的运动,努力把阶段性的目标同共产主义结合起来。对我们来讲,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从当前的一点一滴做起,靠的是我们扎实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