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肺经大药房
——气顺病自消
肺经,即手太阴肺经之简称。十二经脉之一。该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本经腧穴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很高。《黄帝内经》把它比作“相傅之官”,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的职责是什么?他了解百官、协调百官,事无巨细都要管。肺是人体内的宰相,它必须了解五脏六腑的情况,所以《黄帝内经》中有“肺朝百脉”之说,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汇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所以,各脏腑的盛衰情况,必然在肺经上有所反映,而中医通过观察肺经上的“寸口”就能了解全身的状况。寸口在两手桡骨内侧,手太阴肺经的经渠、太渊二穴就处在这个位置,是桡动脉的搏动处,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在观察肺经。
肺经起始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然后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再从肺系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下行,走在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出大指末端。
肺经上分布着3个很重要的穴位,分别是尺泽穴、孔最穴和太渊穴。
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的凹陷处,是最好的补肾穴。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高血压患者多是这种体质。另外,按压尺泽穴对于肺经引起的咳嗽、气喘、咯血、潮热、胸部胀满等很有效。
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效果不错,还能治疗痔疮。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大拇指方向),在尺泽穴与太渊穴(腕部动脉搏动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手腕至肘共12寸,按比例取穴)。

有人总觉得气不够用,有吸不上气的感觉,这个时候就可以点揉太渊穴(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尤佳。
我们知道,肺为娇脏,很容易出现问题。当肺的正常功能受损时,就会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方面的疾病,以及各种皮肤病。所以,我们要格外爱护肺经。肺经在寅时当令,也就是凌晨3-5点。这个时候,是按摩肺经的最佳时间。但这个时候应该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怎么办呢?由于足太阴脾经与肺经是同名经,所以按摩足太阴脾经(上午9-11点当令)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列缺可以让皮肤细腻光滑有弹性
《素问·五脏生成》中这样记载肺的功能:“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意思是说,肺管理汗孔的开合。我们知道,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为一身之表,依赖肺宣发卫气和津液温养、润泽,是机体抵抗外邪的屏障。肺的生理功能正常,皮肤得以濡养,毫毛有光泽,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强,故其荣在皮毛。如果肺功能不好,汗孔就不能正常开关,体内代谢的垃圾就不能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而是在毛孔处堆积,渐渐的,就把毛孔堵住了,所以会在那儿起小疙瘩。因此,要想消除这些烦人的小疙瘩,就要想办法调理肺的功能,让汗液顺利排出来,这时列缺穴当然是首选的穴位了。
列缺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能同时调节肺经、大肠经和任脉,可以通经络、调肺气。这个穴位也很好找,把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示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处即是。
具体操作方法:每天用示指按压此穴3分钟就可以。时间最好是在凌晨3-5点,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在上午9-11点脾经旺时来按摩。另外,除了指压法,我们还可以采用艾灸法,或者用热毛巾敷列缺穴,效果也很不错。
除了刺激列缺之外,要想让皮肤柔滑有弹性,我们还可以采用多运动和喝热水的方式达到多出汗的目的,只要汗出来了,小疙瘩也就会慢慢消失了。

鱼际、曲池、迎香、合谷
——秋季的护肺宝穴
秋在五行中与金相对应,而在四季中,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秋收就是为了冬藏。对人体来讲,这时阳气应该往回收了,这样才能便于冬天的内藏。但是,秋季的气温依然很高,民间有“秋老虎”之说,而且还往往带着燥气,人的毛孔在舒张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燥邪的侵袭。这时如果不注意的话,肺就特别容易受伤,若肺气失调,人就很容易出现鼻干口燥、干咳、喉咙痛等上呼吸道疾病。所以,秋季养生要注意呼吸系统的维护,特别要注意肺部的调养。中医有“肺为娇脏”的说法,就是说肺既怕冷也怕热,既怕干也怕湿。在刚刚过去的夏天里,人们喝冷饮,穿衣盖被都尽量轻薄,使得脾胃虚寒,而“脾又为肺之母”,脾受凉必然会对肺有影响。因此,即使在其他季节里没有注意养肺,在秋季也要对肺特别关注。在适合养肺的季节里多呵护肺,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