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肠经
——主治水液病,手到病除
小肠经的工作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进行分配,将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入脾脏。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与大肠经相似,只是位置要比大肠经靠后,它从小指的外侧向上走,沿着胳膊外侧的后缘,到肩关节以后向脊柱方向走一段,然后向前沿着脖子向上走,到颧骨,最后到耳朵。
下午1-3点(未时)是小肠经当令的时间,这段时间小肠经最旺,它的工作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的精华,然后再进行分配,将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入脾脏。
因此,中医里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有热的人,这时则会咳而排气。
有些人一到下午两三点钟,就会感到胸闷心慌,到医院检查心脏又没什么问题。这是什么原因,究竟是不是心脏有问题呢?《黄帝内经》里说,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属阴在里边,小肠属阳在外边。心为君主之官是不受邪的,心脏病最初可能就表现在小肠经上,所以,在下午1-3点这段时间,也就是小肠经当令的时间,如果有胸闷心慌症状者,一定要注意心脏。小肠经当令时,人体主要是吸收养分然后重新分配,以供下午的消耗,因此,应在午时1点前用餐,而且午饭的营养要丰富,这样才能在小肠功能最旺盛的时候把营养物质充分吸收和分配。但是营养丰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人体的吸收能力要好,否则再好的营养到体内也会成为无法消化的垃圾,人体还要耗费元气来处理这些垃圾,得不偿失。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女人脸上有蝴蝶斑,其实这就是小肠的吸收功能不好,垃圾在体内堆积导致的,用西医的观点来说就是内分泌失调。
另外,有的人脾气很急,总是心烦气躁,好争执,这在中医看来就是心火亢盛。心里的火气太大,无处宣泄,就拿小肠经“撒气”了。结果小肠经就会肿胀、硬痛,然后牵连到耳朵、喉咙、脖子、肩膀、肘、臂、腕、小手指,造成这些地方疼痛或麻木。
久坐后肩背酸痛,可以敲敲小肠经
长期坐在办公桌或电脑前的上班族们肯定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只要坐的时间一长,颈肩部就会发紧、发酸、疼痛,后背肌肉僵硬、酸痛,站起来活动活动,敲敲疼痛的地方就会好一些。但这只是暂时的,过一会儿疼痛照旧。
这就是患上了所谓的“颈肩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肌肉关节软组织得不到锻炼,而且经常一个姿势保持很久,造成部分肌肉长期紧张,得不到应有的休息,而另外一些肌肉又长期休息,得不到锻炼,本来的相互协调变得不协调而造成的。长此下去,不但会耽误工作,还会使身体素质直线下降,所以每个奋战在电脑前的上班族们一定要予以重视,不能无视这些小毛病,否则这些小毛病会酿成“大祸”。

那么怎么治愈颈肩综合征呢?在这里,告诉你一个安全、有效、省时、省钱的妙招,那就是敲小肠经(又称肩经),它在手臂阳面靠近小指的那条线,再配合一点儿不需要任何工具的肌肉锻炼,你会发现那些不爽的感觉会马上消失。
首先,沿着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的总称)按揉、推捋和拿捏。因为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到头,循行的路线经过颈肩部,所以循经按揉拿捏可以很好地疏通这些经的经气,放松肌肉等软组织,消除肌肉的僵硬感。
其次,可以点揉穴位:曲池有通经活络的作用;然后就是肩井,按压肩井可以很好地缓解颈肩部的肌肉紧张;还有天宗,点揉天宗能够放松整个肩胛部的紧张感和疲劳感。
另外,如果方便的话,最好两个人再相互推一下背部,基本上是沿着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由一侧从上往下推,然后从对侧从下向上按摩,力量可以由轻到重。
但是,还有一点我们要牢记,就是在进行了经络按摩后,一定要努力使自己一天中都能保持挺胸的姿势,以保持肩部的通畅感。在工作的间隙要站起来活动活动,这样既可以缓解颈肩的压力,又可使腹部的气流通畅,对预防胃肠疾病是很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