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课程·这样的著作·这样的感想
2016年秋天,我有幸参加了“名家领读经典”这门由北京市教工委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课程,由来自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的十几名大家讲授,是一次很难得的体验。课程之余,老师同时布置我们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这篇文章就是我对课程学习和读书情况的一个小结。
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弃过通过内部和平演变的手法,瓦解人们对我国国家、制度的信仰,以实现颠覆我国政权的企图,这是事实。20世纪末,苏联这个巨人便是倒在了西方的和平演变之下。那么,我国会不会面临同样的危险呢?除了苏联自身犯下的数个错误我国几乎都得以避免之外,从课程中,教授们也使我有了“不会发生这种事”的信心。
这门课程,从中国共产党的过去和现在出发,结合中国由古到今的实际情况,向我们解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走出近代积贫积弱的状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课程中既有教授们对理论的阐述,也有运用相关历史背景进行的解读,更有他们自身深刻的见解与体悟。
李零教授向我们讲述了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他所理解的中国共产党与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对现在的国学教育与大学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零教授说,他年轻时不仅阅读过马列原著,而且对此从不后悔。他认为,马克思著作的价值,即在于用于批判资本主义,这些作品气势磅礴,很有味道。他为我们解读了马克思原著的部分内容,并且鼓励我们自己去阅读,重新了解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些词语原本的意思。
李零教授同时提到,从他认识的共产党员来看,党员并非是大富大贵的人,而应是一支革命队伍。他对现在社会上一些共产党员一心想着挣钱,忘记党的目标的行为提出了批评。我们13亿多国人之中,只有8000多万共产党员,党员理应是人民群众中思想觉悟最高、最为突出的一批人。维护党的纯洁性,就要从从严治党、重拳反腐开始,将不合格党员清除出党的队伍。对于当今大学生,李零教授则鼓励我们要有风骨,有理想,有勇气,做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以“我劝天公重抖擞”作为讲座题目,正是期盼着中国能够继续向前发展,迎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新时代。
潘维教授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角度,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讲述了我党头30年对社会的曲折探索,也讲到近30年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腾飞式的发展,全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遗憾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抓住机遇、掘得第一桶金的人将其他人远远甩在了身后,出现了“后富”追不上“先富”的局面,从而引发了贫富差距较大、社会矛盾增加等问题。另外,30年来,社会上拜金之风渐起,一些人往往以经济利益为优先考量。我认为,追求经济利益固为人之常情,但我们也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教授倡导大家为了后世的平等社会,牺牲现世的物质享受。作为党员,这样的高度才能够将自我奉献到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小康社会乃至大同社会的建成而奋斗。
他以“我劝天公重抖擞”作为讲座题目,正是期盼着中国能够继续向前发展,迎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新时代。
金一南教授的“百年沧桑”这一课,更多的是在讲述中国近几十年来是如何在各方面,尤其是军事方面站起来,成为世界强国的。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军训期间有幸先听到金教授讲授相似内容。他当时讲述了许多美国的段子,广受学生欢迎。在看待美国的态度上,我认为,作为中国国际地位最重要的竞争对手,美国仍然是不容小觑的。美国相较于中国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差异:同样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美国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世界。这一看法来自我的一个观察: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即使是旅游景点,见到外国友人时,人们往往会予以特别关注;而在美国,人们却很少专门关注身边来自其他国家的游客。
此外,以历史为基础授课的几位教授为我们在历史事件中牵线搭桥,探索其中能为我们所用的经验,也是这样一种对历史事件的再解读。中央领导地方、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上促进人才涌现并使不同机关形成合力,修养作为共产党人的党性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这些就是他们在讲述历史时,向我们传达的要义。
反观中国现在的发展道路,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专门有一节讲的是“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节中分别以“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是何等的高远立意,我领悟的是中国的发展谋求的是人类和谐的发展,中国的利益也是人类发展的利益。
我的这些理解可能有些肤浅,希望能够得到专家的指点。
清华大学 邹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