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6年,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市委教工委举办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研修平台“名家领读经典”的学习,也正是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阅读习总书记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我对这本书中涉及的两点印象最为深刻,想谈谈由此带来的思考。
第一点是“一带一路”的构想改变了中国,也带动了世界。
丝绸之路经济带从西安出发,一直往西,沿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在新疆境内又分成三条路线延伸出去。由此可以看出,新疆将会与周边各国实现连通,从此拥有了非同以往的巨大发展潜力。
以前,新疆由于交通不便,发展受到相当大的阻碍。现在通过“互联互通”,不仅可以融入沿海地区,甚至经欧亚大陆直接进入欧洲,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从内陆直接打通我国与周边各国的联系,不仅会直接带动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将增强中国与周边各国的贸易往来,有利于促进与周边各国的友好关系。这一伟大的构想,必将打开中国对外交往的新局面,促进中国和区域经济更快发展。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为中国联通世界搭建起另一条通路。中国将可以通过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直接进入非洲,进入欧洲,进入阿拉伯世界。瓜达尔港投入运营之后,能够降低我国的国际石油运输成本八成左右,同时会带动贫困落后的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乃至整个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还将成为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内陆国家最近的出海口,担负起这些国家连接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和伊拉克等国甚至新疆等中国西部省份的海运任务,成为地区转载、仓储、运输的海上大动脉。这就意味着以上国家和地区都将成为区域国际贸易版图的成员。
我认为,“一带一路”改变世界,这是空前的大手笔,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大计。
第二点是习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辟论述。
我认为,现在青年人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西方的“精神殖民”,这是比鸦片战争还要严重的一种“入侵”。在我国,人们潜意识中有一种把对西方的崇拜变成衡量国人的标准的倾向。例如,我国每年会有很多电影产出,什么是一部好电影、什么是一部坏电影,过去有“百花奖”“金鸡奖”等国内奖项,还有票房去衡量,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电影的评价突然受到了是否获得西方的一些奖项的影响。即便在中国票房很好的电影,如果没有西方大奖的提名,它的价值就会被大打折扣。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导演如果受邀参加戛纳电影节,就成了所谓的“世界级大导演”,不管他的作品在中国的受欢迎度或者说受认可度如何。认真想一想,这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
在法国常驻20多年的中国职业记者郑若麟先生,有一次在《文汇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对法国的一些现象提出了批评。很快,他的一个朋友就打去电话,要他不要总是写一些西方的负面消息,不然国人哪儿还有什么希望啊?也正如老先生所回答的:什么时候我们的希望被寄托到了西方?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自信力?现如今,我们必须重构我们的审美权,重构我们的道义权,重构我们的历史解释权,重塑我们的民族自信,抵御西方精神殖民,提高我们的话语力量来对抗西方的话语霸权。

习总书记曾指出,要“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自己的特色”。这为我们的文化宣传、文化教育指出了方向。
我们还是青年一代,我们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我们不盲目自大,但我们对自己的祖国充满自信。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最后我想说,我们还是青年一代,我们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我们不盲目自大,但我们对自己的祖国充满自信。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的党要永葆青春,永远年青,就需要我们年轻人读总书记的书,走总书记指出的路。正处于朝气蓬勃时候的我们,定当追随总书记的脚步,谨遵总书记的教诲,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为祖国未来发展储备力量!
北京林业大学 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