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担道义,莫负时代正年华
很荣幸自己成为“名家领读经典”课程中的一员,十几位教授娓娓动听、引经据典的授课令我感慨良多。
“名家领读经典”是学习英语专业的我所修的为数不多的非专业课之一,课上各位教授不同侧重的授课内容以及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学习唤起了我内心深处的一腔爱国情。
杜晓勤教授通过谈柳宗元的《封建论》告诉我们历史发展的大势乃统一。李零教授用“我劝天公重抖擞”告诉我们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中国人的必要性。吴小安教授的“华侨华人与现代中国”带我们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认识当今中国大陆与海外华人华侨的关系。邓小南教授通过“因循与创新:宋代文官制度再认识”向我们揭示了政治与现实的联系。张文木教授的“毛泽东思想与现代世界体系”用立体地图向我们形象展示并分析了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局势与发展。金一南教授的“百年沧桑: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更是以真实的历史唤起我们作为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尊。金一南教授以自己在RMCS学习的一段经历告诉我们:要敢于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敢于做困难的事。我相信,95年前的共产党人的先驱们就是凭借着这般的信念一步一步走向了今天的辉煌。同时,金将军面向世界为各国介绍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中国改变了马克思主义。这两句话,也向我们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大意义。张宇教授的“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比体现后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潘维教授的“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共产党的四个三十年”则通过对中国发展阶段的划分展现我国不同阶段的发展及问题。所有课程贯穿始终从未改变的,就是一颗颗爱国之心。
这种敢为人先、敢为己任的赤子之心,也正是我们现在最不能缺少的。习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曾谈到人民群众对当今国家发展的作用,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人民群众,更应该肩负起这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以史为镜,知往鉴今。当我将历史与现实对比翻阅,就更深刻地体会到这赤子之心的重要性。百年前,不到两万人十天之内便攻陷北京,十九万同胞被万余贼寇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步。今天的我们,在为百年前民族的屈辱史痛心的同时,也更加明白了肩上责任的重大:为了建设祖国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义不容辞。就像革命年代那些同样年轻的先辈们:34岁上井冈山的毛泽东,29岁主持南昌暴动的周恩来,22岁为《义勇军进行曲》谱曲的聂耳……他们同我们一样年轻,但年龄并没有成为他们思想超前的阻碍。正是他们,在危亡的时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杀出一条血路,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新中国!从此我们不再是一盘散沙,从此我们不再冷漠迷茫,从此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我们以一场抗美援朝战争告诉全世界: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从此屹立于世界东方!
这百年沧桑的历史,最深刻的内涵是一个词:团结。百年前中国的伤痕累累与如今中国的荣耀辉煌使我明白,爱国不是说说而已,我们每一个个体,都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没错,我们每个人都是个体,我们每个个体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千千万万个微不足道的个体组成了我们共同的国家。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是我们每个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我们每个个体,与整个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从前的我,总喜欢说国家大事离自己太遥远。当英美文化在华夏大地上蔓延,当足球篮球运动方兴未艾,我用着苹果手机,吃着进口食品,看着美剧,却在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
现在的我明白,爱国不只是说说而已,年龄也不能成为无所作为的托辞,我们对于国家发展也并非无能为力。正是如我一般无数平凡的个体组成了我们这个国家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对于国家大事,我们从来不该将自己置身事外。只要我们勇于挑起肩上的时代责任,从自己做起,千千万万个与你我一般的新一代青年人终会将爱国的涓涓细流汇集成汪洋大海,而这片赤子之海,也一定会托举起更加辉煌的中国梦。
就拿英语专业的我来说吧,周围的朋友多数倾向出国留学甚至移民国外,而我也曾经一度以为国外比国内更加吸引我。第一次走进“名家领读经典”的课堂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我改变的开始。可在我用心去听每一次课,用心去品读每一首古诗词,用心学好太极拳的每一招每一式后,我渐渐感受到了来自古老时空的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炎黄子孙内心深处的一腔爱国情,更感受到了我作为新时代青年人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我相信,我并不是千万青年人中的个例。通过我自身的体验,我想说思想启迪有多么大的力量啊!比如前段时间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诗词大会》,比如这门“名家领读经典”课程,它们对当代青年人的启迪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通过我自身的转变,我想说,我们这代人,并不是没有坚守的,我们内心深处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道义的担当丝毫不差,只是有时,我们缺少了打开内心深处那扇心门的钥匙。
思想,是我们最不能丢掉的东西。如果我们失去了思想坚守,那么民族的衰亡就在眼前。这也正是“名家领读经典”课程带给我最深的感悟。
我们这代人,并不是没有坚守的,我们内心深处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道义的担当丝毫不差,只是有时,我们缺少了打开内心深处那扇心门的钥匙。
我希望,这般震撼人心的课程,可以再多一些,从而使更多的中国青少年,可以聆听不同的声音,从不同的视角感受中国,感受我们代代繁衍生息的这片土地,感受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感受我们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拳拳爱国心,从而开启内心深处那扇勇担道义、敢为己任的心门。如此,我相信,我们必将把未来的祖国建设得更为辉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