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求知·拼搏
我是一名来自汶川的羌族学生。从家乡到首都北京,从懵懵懂懂的小丫头到成熟稳重的研究生,23载的成长路上,我无时无刻不沐浴在党和国家的恩泽之中。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须臾之间,十万生灵与世长别,山河破碎如风中飘絮。多少年来党和国家对这座小城投入的关怀和扶持,顷刻之间毁于一旦。羌族,这个几千年来历经磨难的民族,再一次面临艰难的时刻。无数羌族儿女罹难,无数记录着羌族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毁灭性破坏。没有什么比看着家园支离破碎、看着乡亲永远离去、看着民族文化再度流失更让人感到深入骨髓的绝望。
就在我惊魂不定、万念俱灰之时,是党和国家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希望。我还记得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便不惧余震威胁赶赴灾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他们用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深切感人的关怀,给受灾群众带来了生的希望。我还记得摇晃刚刚停止,便顾不上自己和家人,奔波在人群之中安抚人心、抢险救灾的共产党员们,是他们的临危不惧、舍己为人让受灾群众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理智,积极组织自救。
正是因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坚强领导,因为全国同胞的关爱帮扶,短短几年,汶川从灾难后的百废待兴变为现在的车水马龙,曾失去所有的人们重拾起生活的火把,重新在这片被称作“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的土地上安居乐业。
短短几年,汶川从灾难后的百废待兴变为现在的车水马龙,曾失去所有的人们重拾起生活的火把,重新在这片被称作“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的土地上安居乐业。
灾难之后,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记得习总书记在2012年曾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以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灾后重建也要注意兼顾生态文明建设。习总书记在2013年曾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总书记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更是满含深情地表示:要“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汶川从灾后救援,到生态重建,无一不成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所蕴含的富国强国理念的实例注脚。如今的汶川,已展现出了新的面貌,一切都按照党的治国方略,按照国家的民族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针走向文明的未来。
笔墨有尽,恩情无限,我想对党、对国家、对全国同胞真挚地说上一句:感恩有你!
这学期我参加了“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学习,并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我而言,这是一次拓宽专业视野、提高学术修养的契机。
“群众是复数,我是单数,我只是群众的一分子,我属于群众,但和群众的联系不太密切。我自由散漫惯了,不习惯有组织的生活。”李零教授以幽默调侃的风格结合自身经历,对我们讲述了他对政治的理解,进而引出对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共产主义的曲解,并探讨了何为真正的共产党人。
习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我想我不会辜负李教授的期待,更不会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当以真正的共产党人为楷模,努力去做一个不媚俗、不屈从的正直之人。
此外,潘维教授沿着中国共产党“四个三十年”的历史进程,讲述了几代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痛苦与梦想、曲折与光荣,中国革命事业取得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老师们的讲授让我坚信中国共产党终能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激励我锤炼才干、奋发图强,为建设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精神文明更加先进的中国献出自己的绵薄力量。习总书记在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书记强调,我们这一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我很感谢“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课程的每一场讲座,对我而言,都是人生中的一块新大陆。同时,我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95年的风雨兼程和星光闪耀。当下和未来,中国必然还会面临更多更艰难的挑战,但是我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因为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也有魄力,继续领导已经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中华儿女从容应对!
“上下同欲者胜”,唯有领悟党的治国理念,紧跟党的步伐,怀抱感恩之心,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年以前屈子留在汨罗江畔的词句至今仍醍醐灌顶,提醒着我不忘初心!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当谨遵圣人之言,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我感恩党和国家的关怀如春日暖阳,为我的小小世界播撒光芒;我亦坚信炎黄子孙的中国梦若璀璨星河,为这个大大国家闪耀希望!
北京交通大学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