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
我看文学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后来看得更多的是政治类书籍。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估计也就是五六岁,母亲带我去买书。当时,我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从中央党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当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岳飞传》,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还有一个版本是专门讲精忠报国这个故事的,母亲都给我买了。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学情缘》(《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第24版)
延伸阅读
家国情怀是中国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文化传统,深入每一个优秀中华儿女的灵魂深处。“岳母刺字”的典故,诠释的正是家风教诲、家国情怀。
岳飞,生于1103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到1141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朮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朱仙镇大捷后,金兀朮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一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岳飞北伐金军过程中,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壮怀激烈,气盖山河,充分彰显出岳飞一心报国、收复故土的拳拳爱国之情。
岳飞自幼得到父母恩师的教诲,涵养出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岳母刺字”的演义故事,最早见于清抄本《如是观传奇》与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宋史·岳飞传》记载,当岳飞蒙受欲加之罪的冤屈,他撕开衣襟,后背上“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后人评书将“尽忠报国”演为“精忠报国”,故事影响广泛,一直流传至今。
习近平曾把价值观养成比作“扣扣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正是少年习近平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述自己的文学情缘时,回忆了《岳飞传》对自己的影响,“精忠报国”中蕴藏的家国情怀,激励他心怀人民、奋斗不止。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正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