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学而有思

我们的先人有许多勤学苦读的动人故事,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等,一直传为美谈,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记取。大家要安下心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看书学习,深入进行研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这句话讲得好。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开来。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这对于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很有好处。中央党校在每学期教学安排中,都有学员论坛和从政经验交流活动,这有助于大家深入研究和切磋执政经验。大家还可以利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交流学习体会,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分享经验。

——《谈谈党校学员的学习——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2年9月1日)

延伸阅读

荀子在《劝学》里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学习是改变个体命运、洞察周遭世界的有力武器。勤学苦读,自古就被视为一项优秀品质。

《战国策》记载,苏秦年轻时发愤图强努力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汉书》也有则勤奋学习的故事:“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合在一起,便有了“悬梁刺股”的成语。

“凿壁偷光”,讲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借邻居家烛光读书的故事。《西京杂记》记载,匡衡家境贫寒,没有蜡烛供他夜间读书,于是他在墙壁上凿出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借以夜读。同样是贫困家境,同样是珍惜时间多读书,晋代车胤的“妙招”是抓一把萤火虫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雪的反光读书。这就是“囊萤映雪”的故事。夜以继日,苦学不倦,成为他们的集体写照。

类似的故事还有许多,比如“韦编三绝”,孔子为读《周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闻鸡起舞”,东晋祖逖年轻时为了报效国家,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程门立雪”,北宋杨时与好友游酢向程颐求教,为了不打扰程颐在屋中休息,两人静立门口,任鹅毛大雪落满全身。

学习,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对此,《论语》的主张颇具参考价值。《论语·为政》中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因为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论语·子张》中也提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博学习、坚定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多思考眼前事物,就能从中实现仁德。

习近平讲述古人好学的事迹、学习的方法,以此勉励中央党校的学员们勤学、善思。他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习近平十分重视“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思考是阅读的深化,是认知的必然,是把书读活的关键”。这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下一章

复制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登录

加入书架

批注

保存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

logo

掌阅AI阅读助手

掌阅AI阅读助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优质出版物融合,构建出卓越的语义理解、内容总结和信息抽取能力,意在帮助用户更高效的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使用知识。

知道了

34.46%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字体

笔记

  • 护眼

    翻页方式

    覆盖
    滑动

    行间距

字体选择

细字体

字体设置

系统默认

细字体

加粗字体

《习近平讲故事》

人民日报评论部

共123章
努力加载中...
目录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暂无划线,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批注,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书签
划线
批注
书签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大图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