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昭日月 亮节启后人
——一深切怀念吕玉兰同志
(1994年春)
知道玉兰同志病魔缠身,去年春天我因公到石家庄,赶忙去看望她。见她虽未康复,但精神尚好,也就放心了许多。谁知病魔无情,当我从北方回到福州不久,就传来了她病逝的噩耗。我为玉兰同志英年早逝而感到深切的悲痛。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玉兰同志就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她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当时的一代青年人。1982年春,我从北京调到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有幸和她一起共事,耳闻目睹了她的高风亮节、公仆风范,对她更加敬佩和尊重了。
玉兰同志曾在中央和省委任过要职 。1981年9月,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安排,调任中共正定县委副书记。面对职务的变动,玉兰同志毫无怨言,服从组织安排,并很快同县委“一班人”打成一片。当时,县委分工玉兰同志抓多种经营工作。正定县是我国北方粮食单产最早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 的县。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只看重粮食生产,而忽视了多种经营,经济并不富裕,是有名的“高产穷县”。全县每年上交粮食征购 7100万斤,每亩平均负担200多斤。为了保征购,不得不压缩经济作物,致使种植结构单一,林、牧、副、渔不能平衡发展,增产不增收。玉兰同志了解到征购过重的情况后,就主张县委如实向上级反映,经过努力,终于使粮食征购任务核减到5100万斤,减去了2000万斤,给正定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玉兰同志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她提出了“农民要想富,必须上工副”的口号,建议成立县多种经营办公室,把发展农业、工业和多种经营作为正定经济腾飞的突破口。她还主动请缨,不顾身体有病,亲自带队走南闯北,学习取经,为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全县经济的飞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农业生产实行“大包干”时,县委“一班人”中认识不尽一致。玉兰同志根据四川、安徽等地全面推行农业“大包干”很快使农业生产跃上新台阶的事例,大力宣传“大包干”的好处,并提出可以先搞试点,然后逐步推开。由于县委“一班人”解放思想,形成共识,从而为正定县全面推行“大包干”奠定了思想基础。
玉兰同志有句口头禅,叫作“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意思是说领导干部不要只浮在上面,要深入基层,广泛接触干部群众和工作实际,不论哪方面的情况、哪方面的反映,都要听、都要看,回来以后再分门别类加以分析研究,分头解决、落实。这是玉兰同志的经验之谈。玉兰同志总是喜欢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要求和建议。她还非常注意抓典型,凡是涉及全局的重要举措,她总是强调一定要先搞好试点,取得经验,然后再全面推开。当时正定县在推行农业“大包干”、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方面,都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这些典型所在的地方,都有玉兰同志留下的足迹。
玉兰同志15岁参加革命工作,既任过基层农村党支部书记,后来也当过省委书记,阅历和经验都很丰富,但她并不知足。1982年后,她提出要到大学去深造。当时考虑到她的身体不太好,年龄又偏大,我和一些同志都劝她不要去了,但她决心已定,说社会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我们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怎么能干好工作呢?我们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她用3年的时间学完了4年的大学课程,以坚强的意志、刻苦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
玉兰同志深知知识的重要,所以她爱惜人才。她看到在发展多种经营、大上工副业,实现正定经济新飞跃的过程中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就提出可以借鉴当时江苏的经验,既充分利用本地的能人,又从外地广纳人才。1983年3月,正定县制定出“招贤纳士”的9条规定。年内,我们就引进各类技术人员46人。这些人才到正定后,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找资金、上项目、建工厂,使全县经济建设出现蓬勃发展之势,当年就新上项目58个,工业产值增加到9000多万元。这些都是和玉兰同志的积极参与分不开的。
玉兰同志总是那样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严于律己,处处表现出劳动模范的崇高风范,时时记住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实践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她从不搞特殊化。住的是一般机关平房,又暗又潮湿,很多同志提出要给她换房子,都被她婉言谢绝。平时吃饭,她总是和机关干部一样,到大食堂排队买饭。有时开会或下乡回来晚了,也不让师傅另做,吃凉饭是常事。但谁有了什么烦心事,她就亲切地安慰劝解。谁有了什么困难,她就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在她的心目中,群众的事,就是她的事;群众的难事,就是她的大事。有一个叫李志安的县文化馆干部,毕业于天津美术专科学校,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画家、书法家,但多年以来一家4口人一直挤在两间由库房改造的居室里。玉兰同志知道后,亲自找有关部门协调,为其安排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离休老干部王世恭同志,当时已70多岁,体弱多病,玉兰同志就常去王老家里看望,并帮助调理饭菜。对于群众生活中的小事,玉兰同志总是体贴入微、情到意到。
玉兰同志逝世已经一年多了,但我的脑海里,时常还浮现着她的音容笑貌。我在正定与玉兰同志一起工作了3年,建立了深厚的同志姐弟情谊。特别是我当县委书记时,她对于我的鼓励、支持和帮助,至今我想起来还心头热呼呼的。那时,虽然她在100多公里以外的河北农业大学学习,还时常在节假日回正定来了解县里的工作,给我当参谋、出主意、想办法。有时学习紧张顾不得回来,就给我写信。正定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文化古城,1983年,我们开始酝酿发展旅游业,恰逢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需要建造一个“荣国府”,我们设法把它拉到了正定县。原计划用57万元置起假景,拍完也就了事。后来,我们又考虑不如借此机会建成实景,为正定县留下一处永久性的旅游景点。但这需要增加投资300多万元,因而出现了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时恰逢玉兰同志从保定回来,我便和县长程宝怀同志征求她的意见。她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文化生活的需要,旅游业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个机会不能错过,县委抓得及时、抓得好,我全力支持。同时她还利用回来的短暂时间,积极说服持反对意见的同志。在玉兰同志的支持下,我们很快做出了兴建“荣国府”和常山 公园的决定,为正定县旅游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荣国府”和常山公园的建立,使正定县的旅游业进入了黄金时期,近几年来,全县旅游点的门票总收入每年都达1000多万元,旅游业已成为正定县一个很有特色的产业。
玉兰同志在生活上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也使我永远难忘。她像一位大姐一样,惦记着我的饮食起居,常从家里拿来鸡蛋、挂面、点心给我,劝我按时进餐。我到石家庄出差开会,还常在她家里吃饭。她常劝我,要经常活动活动,加强体质锻炼,不要累坏了身体,不要吃年轻的本钱。
“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痛心伤永逝,挥泪忆深情。”玉兰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她的品德和风范,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