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闽东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九八九年一月)
◎记者:据我所知,你从厦门来闽东任职的半年中,都沉在下面调查研究,你对闽东的基本区情已相当了解了,听说你很注重“农”字,能否谈谈?
◎习近平:闽东的经济建设问题,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民问题。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这是基本区情。农业是闽东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优势。当然,我们所说的农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商品经济意义上的大农业。这几年闽东的经济实力有较大的提高,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地发展,农业内部从单一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记者:我注意到你的“大农业”提法,其中包含了你的工业思想,能否请你具体谈谈?
◎习近平:大农业的思路是离不开以工补农和以工促农的。首先,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就没有一定的财政实力,农业的更多投入就成为一个问题。其次,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农副产品消费市场的形成都需要工业作为催化剂。闽东的工业当然也应当有自己的路子,就是要处理好资源开发与行业结构的关系,着眼于本地资源的加工利用,发展产品适销对路、本地又有相当生产优势的工业。闽东工业的发展前途在于建立稳固的原料供应的基础,不能搞“无米之炊”。
◎记者:说到贫困地区工业不能搞无米之炊问题,使我联想到闽东的三大热门话题:开发三都澳港口、修建福温铁路和建设中心城市。请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习近平:我认为有这三个话题是件好事,表明闽东人民认识自然的能力有了提高。当然,改造自然还需要具备客观条件。像港口、铁路等的开发建设有赖于国家的宏观决策,中心城市的形成也是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闽东财政收支不平衡,靠我们自己一时还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所谓“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让外界认识这三件事的意义是必要的,但我们的立足点不能放在这上面。可能性和必要性不等于就是必然性。事关地区发展战略全局的决策,要充分考虑到国情、省情、区情,不要把近期内难以实施的发展目标超前化。当前重要的是抓好中、短期的工作。
◎记者:你对于治理经济环境有何想法?
◎习近平:治理经济环境实际上是给闽东提供了一次机遇。中央精神(而不是有的人所片面理解的急刹车)是有利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生产力发展的。攀比速度、规模,闽东是承受不了的。中央精神使闽东能够扬长避短,利用治理、整顿的好机会,促使我区经济稳步协调地发展。中央提出要保的农业、能源、交通、通讯、科技、教育、人民生活必需品、原材料工业恰好是闽东的薄弱环节,也是闽东需要加强的方面。我们正好借治理、整顿的机会,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记者:你是从厦门开放地区来的,对于闽东这样一个贫困地区的开放,你认为厦门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习近平:一个地方的开放程度,受制于软、硬环境的完善。这几年不少地方的开放实践证明,减免税不是那么吸引人,外商不仅要省钱,更关心的是赚更多的钱,要求事好办、办得利索。闽东地区可以大有作为的是软环境的建设,比如简化手续、降低费用、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就是很有吸引力的。列入开放县的宁德、霞浦应当成为全区开放的试验区。我特别感受到,有一个开放的观念是重要的。同时,我们还要避免开放上的“马太效应”,弄得不好,开放的地区会越开放,不开放的地区会越不开放,因为开放是要有条件的,而贫困地区就是缺乏条件。所以,要防止“马太效应”,就得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条件。贫困地区的软环境建设,将为贫困地区的开放创造条件,对于软环境建设的紧迫性,较之其他地区,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肯定感受更为深切,肯定会在这方面狠下功夫,从而积累出建设软环境的经验。因为这几乎是贫困地区在创造开放条件方面的唯一出路,也是贫困地区在开放态势下免于落伍的有力保证。我们当然要阻止“马太效应”出现在贫困地区。
◎记者: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廉洁的政治,廉洁的政治具体到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就是党政干部的廉政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习近平:党政机关是否保持廉洁,关系到党的存亡和人心的向背,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的命运。现在群众对廉政建设呼声很高。有四句话,我想可以作为警钟长鸣。第一句话,“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我想这是作为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第二句话,“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这一条恐怕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美国总统的收入远不如许多大实业家、大企业家,富裕的工人、农民、个体劳动者的收入也肯定比我们各级官员要高。有所追求,必有所丧失。第三句话,“寸心不昧,万法皆明”,贪污受贿,鱼肉乡民,这是党纪国法所不容的。第四句话,“为官一场,造福一方”,当干部的宗旨就是奉献,利益问题上,“拿来主义”要不得,不能图实惠,谋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