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文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肩负着怎样的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对文艺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
1.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而产生,凝结了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和社会进程中关于人生的思考和智慧,也是人类交流的媒介和行为的规范,包含着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文物典章、哲学美学、风俗习惯等许多方面的精神成果,并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不断推动人类自身的完善、发展和提高。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即文化,文化即人,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史,就是人类不断创造、积累、升华、发展文化的历史。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经济基础对文化的发展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也有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对经济、政治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内在规律,也充分说明了文化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文化尤其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文化,反映了社会思想和人民的精神世界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所发生的必然变化,体现和代表了时代发展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先导,能够引领人们思想精神的变化,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变革,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方向指引和精神动力,从而推动文明的跨越和提升,这是为人类发展史所证明的规律。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未来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的过程,始终都能看到先进文化的牵动引领和激荡推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就是在那个时代,我国产生了代表不同立场的儒、法、道、墨等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鼎盛时期。百家争鸣、思想纵横的局面加速推动了社会变革,许多重要文化理念成为革故鼎新的精神利器,并且奠定了几千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道德秩序构建的思想基础。
文化为人类生生不息、继往开来提供了重要滋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通过艰辛劳动,创造了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文明。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手工作坊到工业革命,从蒸汽机时代到信息社会,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民族和人民,他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脚印,他们纵情歌唱的每一首歌谣、跳出的每一个舞姿,都是对人类文明的一份贡献。马克思曾经称赞,古代社会的人类凭借想象力,“创造出神话、故事和传说等口头文学”,为我们探究人类的起源和人类文明的起点提供了重要线索。考察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文化典范,无不带给我们艺术享受和精神感染。古希腊产生了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的神话、寓言、雕塑、建筑艺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的悲剧和喜剧,都是希腊艺术的经典之作。印度大约公元前1000年前后出现了《梨俱吠陀》、《阿达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四种本集,法显、玄奘取经时,印度的诗歌、舞蹈、绘画、宗教建筑和雕塑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近代文学家泰戈尔更是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俄罗斯有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拉赫玛尼诺夫、列宾等文学艺术大师。法国有拉伯雷、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萨特、加缪、米勒、马奈、德加、塞尚、莫奈、罗丹、柏辽兹、比才、德彪西等大师。英国有乔叟、弥尔顿、拜伦、雪莱、济慈、狄更斯、哈代、萧伯纳、透纳等大师。德国有莱辛、歌德、席勒、海涅、巴赫、贝多芬、舒曼、瓦格纳、勃拉姆斯等大师。美国有霍桑、朗费罗、斯托夫人、惠特曼、马克·吐温、德莱赛、杰克·伦敦、海明威等大师。可以说,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和文艺作品,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有精神财富和共同精神家园,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激励着世界各国人民为实现美好理想而奋斗。
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也为解决今天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难题提供了借鉴。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物质的极大丰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象的。但是,当代人类社会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一些人的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丧失,道德伦理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要运用人类今天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珍惜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重视文化传统对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不断发展新的先进文化以指导人类新的实践,是时代的课题,也是文化和文艺的应有自觉和应负使命。
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和精神支撑。 文化是一个民族集体记忆和精神积淀的深刻体现,是民族文明图谱的重要组成。一个伟大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相伴随。在我国,文化发展同样与中华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中国历史的进步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的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今天,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今天我们依然在使用几千年前创造的汉字,古代先哲在实践中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为现代人信服、运用和发展。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以儒道思想为代表包括诸子百家思想精华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且从未中断,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每到重大关头,先进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在坎坷中不断前行、历经磨难而不坠青云之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寄托。文化像雨露与阳光一样,滋养和温暖着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激励着人们始终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失去文化的力量,失去精神的支撑,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一切都将失去根基。
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识,是在复杂国际背景下保持民族特性和民族生命力的关键因素。中华民族有非凡的文化创造力,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到聂耳、冼星海、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从《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产生了灿若星辰的文艺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整体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稳步提升,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愈加显出独特魅力,并且对今天的世界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中国形象的生动有效载体,越来越多的中国文艺作品走向世界,一个文明中国、开放中国、精彩中国的国家形象,在世界文化的广阔舞台上得以呈现。
2.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一重要论断,准确把握了文艺与时代的紧密联系,深刻揭示了文艺在展现时代精神、推动时代进步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
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任何文艺活动,都是一个时代人们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的形象体现,都不可避免地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都具有相应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就是一个时代的一种“表情”。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还说:“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 特殊的 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这些论述,实质上揭示了文艺的现实规定性和时代特征。文艺是时代的记录员,记录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记录着人们精神世界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人们对未来的思考和向往。唐代诗人杜甫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作品,反映了唐朝社会由盛而衰的变化,描写了社会底层人民困顿窘迫、颠沛流离的悲惨境遇,表现了特定时代的生活真实,被人们称为“诗史”,他也被后人称为“诗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以宏阔的视野描写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诸种弊端和矛盾,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成为那个时代的“书记官”。列宁认为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体现了所处时代的方方面面,是“时代的镜子”。毛泽东同志说,《红楼梦》“写的是很精细的社会历史”。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演绎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化,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俄国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说,衡量作家或者个别作品的价值尺度,就是要看“他们究竟把某一时代、某一民族的追求表现到什么程度”。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能采撷时代的浪花,更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让人看到时代的主潮、时代的灵魂和时代的本质。正因如此,文艺在贴近时代生活、反映时代风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文艺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文艺是时代的精神触角,是审美地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它不仅描述现实生活的面貌,而且通过作品的思想内容、道德取向、价值追求和审美判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引领时代风气的目的。在社会变革的前夜,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总是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通过自己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最早感知和发现时代的细微变化,准确反映时代的脉动,深刻捕捉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并把它们表达出来。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对社会现实作反思性省察和理想化观照,在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的同时,给人以思想上的指引,增进人们对现实生活甘苦体验的深度、提升个体命运抉择的智慧、审视自我灵魂的高度,进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回望历史不难发现,文艺作品在警醒世人、烛照未来方面,每每起到“早行人”的关键作用。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蒙田、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文艺巨人,发出了新时代的啼声,开启了人们的心灵。恩格斯曾评价说,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说:“当‘神圣罗马帝国’瓦解之后,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只有普鲁士人、斯韦俾阿人或者巴伐利亚人的意识,等到我们的大诗人出来,才引导我们感觉到我们是德国人。在这个意义上说,歌德对于建设新德意志帝国的功绩,并不下于俾斯麦。”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引发了一场妇女解放的风暴,娜拉成了当时许多女性的效仿对象,娜拉“离家出走时的摔门声”惊动了整个欧洲,《玩偶之家》也被誉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优秀的文艺作品突出时代特色,反映时代进步的主流,在与时代同行的进程中积极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发挥了引领时代发展的作用。20世纪初,在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引擎。新文化运动最早、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无论是主张“文学革命”,还是主张“人的文学”,都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众多作家艺术家以青春的激情投身五四运动大潮,将个人思考与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作品中注入鲜明的时代气息,启蒙和引导国人挣脱封建枷锁、追求科学民主、建设崭新生活,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国家刚刚从十年内乱的严重灾难中走出来,文艺便唱响了时代之声,涌现出话剧《于无声处》、《报春花》,小说《伤痕》、《班主任》、《人生》、《沉重的翅膀》、《乔厂长上任记》、《新星》,电影《牧马人》、《天云山传奇》、《小街》,电视剧《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走向远方》,歌曲《祝酒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一大批作品。这些作品反思历史教训,歌颂美好生活,彰显创新精神,引导人们从“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文艺应当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的论述,给予文艺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也给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巨大的鼓舞。号角是引领之力、是激励之声、是聚力之气。文艺不应当只追求“空泛的和不定形的”纯粹理想主义和纯粹艺术形式,而应该成为“鼓舞人心”、“令人振奋”的精神活动。真正的文艺不应是苦索无聊的无病呻吟,而应当充满激昂向上的强劲力量,充满对国家和人民的热忱讴歌。我国文艺历来有关注现实、关怀人民、关切国家前途命运的传统,一代又一代有责任、有担当的优秀作家艺术家,用如椽巨笔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热情讴歌和抒怀。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作家艺术家以笔为枪,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发出强烈呐喊,激励中华儿女为探求救国救民道路而不懈奋斗,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不屈不挠、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大量优秀的小说、诗歌、戏剧、电影、歌曲、绘画,生动描绘了党领导中华儿女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为时代前进吹响了激昂号角。今天,文艺工作者要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发挥和实现文艺自身的价值,就应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充分发挥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重要作用,发出高亢激越、催人奋进的声音,努力使文艺成为新时代的号角。
3.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前途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艰苦努力。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有了精神的引领,才能信心十足、勇往直前,坚定不移地沿着正确的道路、瞄准既定的目标前进。有了精神的助推,才能前行不怠、开拓进取,不断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有了精神的滋养,才能一代又一代地涌现自觉担当大任、埋头苦干的优秀分子,才能让民族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升,才能让创造活力充分涌流。有了精神的凝聚,才能夯实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让无数人勠力同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人心齐、泰山移”的态势,聚集起全社会的力量去成就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宏伟壮阔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无数鲜活生动的个人梦想百川归海汇成民族的发展洪流。展现伟大事业、塑造伟大精神,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文艺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用更多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文艺作品,描绘时代的波澜壮阔、记录历史的狂飙突进,热忱讴歌祖国发展、社会进步、人民伟业,让奋进中的人民从文艺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听到自己的心声,更加朝气蓬勃地面向未来。
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离不开文艺。 鲁迅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艺术给我们插上翅膀,把我们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文艺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关乎精神世界的建构,关乎世道人心。文艺作品具有认知功能、交流功能、愉悦功能,更具有审美功能、教化功能、引领功能,是思想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人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中,其思想情感、精神追求、道德理念、行为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启示和引导。文艺所塑造的典型形象,总是凝结着某种精神特质,会引发受众的自我体认,从而具有精神感染力和引导性。它不仅能带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启发,带来“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博大;也能带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净化,带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跃升,能够让人们的心灵受到照耀、精神得到充实,思维冲破羁绊、境界不断提升。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关于“人生应当怎样度过”的追问,令无数人终身难忘,主人公身上的钢铁意志、革命精神深深地鼓舞和影响了亿万读者。所以,文艺作品对弘扬、塑造、培育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不可低估。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鲁迅)。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更加需要发挥文艺的重要作用。举精神之旗,就是要发挥文艺的精神引领作用,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给人们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指引,激发人民为实现美好理想、过上更好生活而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立精神之柱,就是要发挥文艺的精神支撑作用,传承和弘扬民族的共同追求和集体意志,构筑民族的精神内核和精神骨架。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中华民族涉险滩、克困境,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风骨的写照。优秀文艺作品应当承载、积蓄和传递这种精气神。建精神家园,就是要发挥文艺的滋养作用,鼓励人们以辛勤、诚实、创造性的劳动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让优秀的文艺作品成为人们安顿精神的栖息地,成为滋养民族精神成长的清泉和沃土。
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姚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事业。广大文艺工作者是民族文化的建设者、时代精神的塑造者,理应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以对历史、对世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敏锐把握时代变化的趋势,最先感知时代发展的脉搏,最先踏响时代进步的蹄声,最先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站在时代潮头、领风气之先,使自己和作品成为理想的鸽哨、时代的报春花,成为社会发展前沿猎猎招展的旗帜。
所谓“先觉者”,就是对事物发展变化异常敏锐,能够觉人所未觉,见人所未见,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敏感,以“履霜以知坚冰必至”的预见,准确捕捉时代变化气息,深刻体察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大势。所谓“先行者”,就是沿着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以身作则、率先行动,“敢为天下先”,勇于担当、不负使命,“虽千万人吾往矣”。所谓“先倡者”,就是要响亮地发出时代的先声,勇于站在时代潮头呐喊呼吁,“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毛泽东),召唤和倡导人们群起响应、共同奋斗,推动时代前进。在时代的大激荡、大变革、大发展中,必然有弄潮儿,也有落伍者,有悍然奋起的猛士,也有自甘沉沦的懦夫。作家艺术家要像高尔基笔下的丹柯一样,在危急险峻的环境里,告诉人们“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在最艰难的时候,“掏出自己的心照亮前进的道路”,勇敢坚定地奔向胜利。这就是一个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的崇高形象。
作家艺术家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首先要有正确进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摆脱历史的局限和现实的束缚,跳出个人际遇的小格局,站在更高的基点,以更宽阔的视野审视和分析现实,分析辨别新事物新动态,抓住本质、把握主流、预见未来,引领社会进步。其次,需要有书写时代、引领社会的责任感,忠实履行反映时代面貌的天然职责,切实肩负起引领人民积极向上的文化担当,就像鲁迅那样发出“呐喊”,以此“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雷雨》作者曹禺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在他们身上,正是体现着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最后,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品位,以高尚的审美境界,去发现美、描绘美、塑造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用优秀作品引领人们追求崇高、向往美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有幸处于一个千帆竞发、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巨变,发展步伐之快前所未有,社会生活的广阔丰富前所未有,人们精神世界的多姿多彩前所未有。在这样的时代要求面前,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作家艺术家都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无所作为,而应当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列,勇敢地担负起引领时代风气的重要职责,勇于倡导和践行有利于时代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生活,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创作反映时代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伟大作品,刚健而积极地追求作品的社会意义,使其成为凝聚人心、开启新风、引领方向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