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把握住两条: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阐明了党与文艺的关系,明确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原则和要求。这是我们党总结多年来领导文艺工作经验作出的深刻结论,表明党在领导文艺方面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新的高度。
1.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
立足党的根本宗旨和文艺创作方向的一致性,准确把握党和文艺的关系。 今天,中国共产党是我国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繁荣的根本保证。从本质上看,党性和人民性、党的主张和人民心声从来都是一致的。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二者在这一点上是高度吻合的。社会主义的目标与人民利益也是完全一致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就是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不渝地面向人民群众,自觉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把握了这个立足点,党和文艺的关系就能得到正确处理,就能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文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战略思想,作出新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文艺事业不断从繁荣走向新的繁荣。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自觉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出反映时代呼声、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谱写了我国文艺发展的辉煌篇章。历史昭示我们,党是文艺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兴盛的根本保证。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今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样需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这是经过风雨洗礼、经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炼出来的最宝贵的认识。任何企图摆脱或离间党的领导的看法和做法,都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都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因而也都是极端错误和有害的。
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好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文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出现,文艺工作任务更为繁重。新的形势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这是个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绝不能动摇,绝不能含糊。
各级党委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和规划,针对文艺工作中不断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和调整符合文艺实际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要把握好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弘扬先进文化,旗帜鲜明地抵制错误思想观念和丑恶现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清清楚楚。要重视文艺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守土有责,确保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绝不给有害的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加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引导和团结,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统筹指导,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电、文联、作协等部门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 文艺战线领导班子是团结和带领文艺队伍共同奋斗的火车头。要坚持党管干部、不拘一格、选贤任能,严格程序,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选好文艺战线的领导干部,关键有三条:一是德才兼备,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道德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能力,能够切实担当起繁荣文艺的重任。二是懂文艺,熟悉文艺工作情况,深谙文艺创作生产规律,了解作家艺术家特点,是有“几把刷子”的行家里手。三是善管理,既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协调沟通、经营管理能力,又要有同文艺工作者打交道、交朋友的本领,善于团结作家艺术家。要加强各级文艺部门、文艺单位党组织建设,提高文艺工作领导者的思想理论水平,把文艺单位领导班子和文艺界各级党组织建设成团结和带领文艺队伍共同奋斗的坚强领导集体和战斗堡垒。
建设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 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党管人才、党管文艺队伍建设的原则,突出抓好文艺人才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品德高、业务水平精、作风形象好的文艺队伍。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研究涉及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科学制定符合文艺人才特点的培养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奖扶机制和管理办法,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纳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抓好文艺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正面引导力度,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指导创作实践和文艺工作,不断增强文艺工作者自身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造力凝聚到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作贡献上来。落实国家荣誉制度和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等重点人才培养计划,落实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做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工作,造就一批在各领域有影响的领军人才。加强青年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对符合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培养条件的人选,要发挥名院名团作用和高等院校尤其是专业艺术院校的优势,通过名师传带、进修深造、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有重点地予以推荐和选拔培养。要长期深入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工作、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活动、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等,探索蹲点体验、挂职锻炼、双向交流、对口帮扶等长效机制,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文化活动带头人和文化能人,培养一支扎根农村、扎根基层不走的文艺队伍。
2. 紧紧依靠文艺工作者
文艺工作者是文艺繁荣发展的骨干力量。没有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文艺事业就会失去活力,文艺繁荣发展就会成为空谈。长期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致力于文艺的创作、表演、研究、传播,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服务人民,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我们的文艺队伍是有责任、有担当、有才华、有活力的,也是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艺队伍作为一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队伍,团结带领他们,共同做好文艺工作。
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 对于文艺工作者,一是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重大问题上要主动征求意见,以正面引导、团结鼓劲为主,遇到问题和不同意见要侧重于沟通疏导、理顺心结,摆事实讲道理,防止简单行政命令。当然,信任不代表放任。对一些错误认识、不当言论,要及时纠正、劝勉和引导。二是要在创作上热情支持。各级党组织和文艺团体要创造有助于多出精品、有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在出版推介、宣传评论、评奖激励、深入生活和培训交流等方面给予扶持,提供加入重点文艺创作项目、重大文艺创作工程的机会,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引导他们多出作品、出好作品,扶持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三是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为文艺工作者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文艺创作。
诚心诚意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 各级党的领导和文艺部门的干部,要把同文艺工作者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当成一件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高交朋友的水平。要经常了解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创作状态,虚心向他们学习求教,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的领导的温暖和力量,引导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党的文艺事业中来。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自律和自我教育,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纠正不良倾向。引导作家艺术家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砥砺,提倡文人互勉,抵制文人相轻,摒弃门派之见、个人成见,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文联、作协等人民团体的优势。 文联、作协等文艺界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要发挥其优势,切实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在团结凝聚文艺队伍、繁荣文艺创作、共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民间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多做工作,不断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推动文艺界人民团体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真心实意地为作家艺术家服务,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防止和克服机关化、衙门化倾向,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之家。
3. 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
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艺术生产本质上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人基于生活感受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有其自身的内在法则和客观规律。尊重文艺规律,用符合文艺规律的办法来领导文艺,才能更好地释放艺术生产力。否则,就会脱离文艺工作实际,挫伤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影响甚至阻碍文艺的健康发展。
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 列宁指出:“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文艺创作是高度复杂的精神劳动,受作家艺术家自身个性、创作水平、创作风格的影响,也有赖于作家艺术家个人创造能力的发挥,非常需要有相对独立的创造空间和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要充分尊重作家艺术家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创作个性,在题材探索上、在艺术实验上、在精益求精创作作品上,多一些理解和宽容。要充分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写什么和怎样写,应当由作家艺术家自己去讨论、研究和探索,在艺术实践中逐步求得解决。同时也应当明确,创作有自由,面向公众有责任。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决不能以自由创作和艺术探索之名,放弃底线,背离人民的利益和意愿,更不能成为法律和道德的例外。
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 尊重和保护文艺工作者艺术探索的积极性,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充分发展、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让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充分施展、艺术才华竞相展现。允许在艺术争鸣中切磋互鉴、共同进步。除了必须禁止的,一般的艺术和学术问题,应当通过民主的、平等的讨论,通过积极健康的文艺评论来争鸣和讨论,逐渐达成艺术共识。有些文艺问题的是非一时难以分清,应允许从容讨论,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简单化处理。
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 现在,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创作生产的格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文艺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对传统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我们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措施,但整体而言,面对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发展,面对新的文艺形态、新兴文艺业态,面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扶持、引导措施还不够到位,法律政策相对滞后。这方面,我们必须跟上节拍,下功夫研究解决。要坚持按时代要求审视文艺工作,不断创新观念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手段,提高文艺管理科学化、组织化水平,使文艺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深化和完善文艺体制改革,健全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既不能把文艺单位推向市场不管,也不能让文艺事业单位缺乏活力,避免机制失灵、保障失效,克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弊端。要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文化立法,把党的文艺方针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提高依法管理水平,逐步减少无法可依的问题,杜绝有法不依、决策随意,防止管理上乱作为和不作为,形成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生动局面。
4. 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
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些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批评标准论述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当前文艺评论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 加强文艺批评,对于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升审美、引领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艺批评是改进文艺创作的重要手段。通过文艺批评,能够帮助创作者进一步总结创作得失,理清创作思路,校正创作方向。古今中外文艺史上,很多重要的文艺批评对作家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创作实践、风格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甚至达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功效。比如恩格斯与哈克奈斯的交流,阐发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原则,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创作尤其是现实主义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世纪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他们的文学评论与美学思想极大推动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文艺批评是提升人们鉴赏水平的重要参考。好的批评既能在乱石中发现璞玉,帮助读者和观众更好地欣赏优秀作品的精髓,也能在各种良性的争鸣比较中引领人们审美,从根本上发挥思想启迪、艺术熏陶的作用。文艺批评是建设良好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创作和生产的市场成分越来越大,市场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对文艺产生着深刻影响。开展强有力的文艺批评,对新的条件下出现的各种因素、各种思潮、各种现象进行准确辨析、积极引导,有利于培育健康环境,抵制不良风气,从而更好地端正文艺导向,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
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 文艺评论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有效方式。以文艺为具体对象,运用理论批评的专业形式,通过对作品和作家进行分析评介,对文艺思潮进行解析和评断,能够把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转化为专业优势、学术优势,使党的文艺主张更容易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所接受和赞赏,从而实现专业化、学理化的思想领导。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领域对外开放,引进了包括西方在内的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艺作品、文艺理论,拓宽了文艺评论家的思路和视野。但同时,活跃开放的环境也带来各种各样思潮,文艺评论环境的复杂性日益凸显。越是思潮涌动、众声暄哗,越要站稳脚跟;越是纷繁复杂、标准混乱,越要明辨是非、坚守立场,牢牢把握文艺评论的正确方向。
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在当下文艺评论环境里,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声音微弱,文艺评论标准混乱,有的文艺评论套用西方文艺理论剪裁中国人的审美,以西方文论为标准思考问题、解析文本,挪用西方话语解释中国的创作实践,强制阐释中国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经验。有的远离文艺现场,对当下文艺作品、思潮、现象关注不够,出现缺席和失语的现象。有的故作艰深、术语晦涩,为理论而理论、为批评而批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始终是我们文艺评论的主心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文艺思潮、剖析文艺现象,防止观察问题片面性、绝对化以及碎片化、浅表化,引导人们认清和坚持文艺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文论著作,以及大量诗话词话、书论画论、评点序跋,像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陆机的《文赋》、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严羽的《沧浪诗话》、叶燮的《原诗》、刘熙载的《艺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近现代以来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文艺理论著作,这些文艺理论立足中西文化互动的背景,与中国特色的文艺实践紧密结合,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依然保持了中华文化的底色。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当深入探究中华文论宝藏,研究梳理、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学习和挖掘思维、表达、韵律等方面的精髓,丰富评论话语,改进评论文风,实现美德、美学、美文相结合,实现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今天,在市场经济、商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人们的价值观、利益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评论也不免受到影响。一些文艺评论受商业利益驱动,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对评论对象的选择,不是从艺术的立场出发,而是从商业的立场出发,哪些作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就追踪哪些作品。这不仅对文艺评论生态是有害的,而且也会误导文艺创作和文艺发展。面对市场,文艺评论负有坚守艺术品位、抵制艺术生产低俗化的责任,而不能成为市场低俗化的附庸和帮闲。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责任是培育和引领,而不是迎合和屈就。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文艺评论的思想标准、艺术标准高于商业标准,在海量的文艺作品中披沙拣金、去芜存菁,将思想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精品佳作淘选出来,推介给人民大众,造就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积极健康的时代风尚。
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提倡有“批评精神”的文艺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真理越辩越明。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现在,有的批评家在不良思潮、低俗趣味、错误思想面前不敢发声,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批评,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毫无思想锋芒。有的眼里全是圈子、面子和人情,一味跟在创作后面点头应声、庸俗吹捧、阿谀奉承,表扬唯恐没能说足说尽,批评则躲躲闪闪。这些做法弱化了文艺批评的褒贬甄别功能,销蚀了批评的战斗力和说服力,长此以往不利于文艺的健康发展。文艺批评的价值,在于及时针对文艺现象、文艺活动、文艺思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阐释,最终在成就和不足、优长和缺失上作出判断和批评。有了真正的批评,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文艺评论工作者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重塑批评精神和品格,积极开展有批评精神的文艺批评。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在是非曲直问题上要敢于表明立场,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敢于亮剑,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作出深入透彻、鞭辟入里的判断和评价,推出有强大战斗力的评论。
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坚持客观科学地评论,营造开展文艺评论的良好氛围。“一团和气”不是良好的批评生态,“一评就跳,一评就骂”更不是衡文论艺的正常氛围。批评的品格在于实事求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说:“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真正的批评应当像镜子一般使作者的优点和缺点呈现出来,指示他正确的道路,又向读者指出应当赞美和不应当赞美的地方。评论家既要成为作家艺术家的良师,也要成为诤友;既要有围炉夜话式的交流,推心置腹、心平气和的讨论,又要秉笔直书、公道直言,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实事求是,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既不“棒杀”也不“捧杀”,既不“乱骂”也不“乱捧”。只有这样,文艺评论才有公信力和影响力。当然,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也要敢于面对批评自己作品短处的批评家,以敬重之心待之,乐于接受批评。
要倡导有理论的、生动活泼、富有真知灼见的文艺评论。理想的文艺评论是融科学与艺术、智慧与美感于一体的。论理讲美,一要有科学的判断力,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的现象和作品作具体的、个性的、科学的分析,不断增强文艺评论的实效性和说服力。二要有操“马克思主义枪法”的定力,切忌今日说东明日说西,左右摇摆,随波逐流。要深度进入文艺现场,把科学的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密切关注创作动态和思潮变化,敏锐发现评论选题,对一个时期的文艺创作倾向、审美思潮和文艺消费时尚进行宏观的、全面的、有预见性的研究和评论,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从艺术创作的青萍之末看到艺术的风起、风向和风潮,作出准确的判断。要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和评论,重点加强对优秀作品的评论,加强对新人新作的评论,加强对文艺焦点热点的评论,增强评论的针对性和主动性,避免凌空蹈虚、隔靴搔痒的评论。要倡导贴近大众的评论,注重内容的深入浅出,语言新鲜活泼,风格质朴清新,篇幅短小精悍,符合广大读者观众的审美习惯。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媒体蓬勃发展,改变了文艺评论的形态。网上文艺评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统评论在内容、方式、语言上存在一定不适应。要适应互联网、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以网络评论作为突破口,积极建设和运用各类新媒体工具,推出文艺评论栏目和文艺评论精品,快捷反应、及时到位、加强互动,让评论能够跟上时代、跟上实践、走在前面,打好主动仗,不断扩大主流评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加强文艺评论工作,除了依靠评论家自身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批评创造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文艺评论工作组织力度明显加大,阵地建设明显加强,评论队伍不断壮大,评论形态更加丰富,评论水平和专业性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应当看到,文艺评论仍然是文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视程度不够,评论队伍和阵地建设也尚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改进高校文艺理论教材,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理论的最新成果贯穿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等各环节,推动基础理论面向实际。要建设文艺评论基地,巩固和拓展媒体阵地和专业评论阵地,增加文艺评论版面、节目栏目、频率时段的总量。加强选题策划、统筹协调,集中组织重点评论文章。党报党刊要走在文艺评论的前列,文艺报刊要担当主力,知名作家艺术家和有影响的评论家要敢于引领。要加强文艺评论队伍建设,加大优秀评论人才的培训、选拔、使用力度。发挥各级文艺评论家协会、文化艺术研究院所、社科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的积极作用,采取文艺评论家研讨班、特约评论员、客座研究员等措施,培养有集群效应的批评家群体和有影响力的文艺评论骨干。要建立和完善文艺评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方评论等工作机制,举办研讨交流活动,保证评论的独立客观、公正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