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讲现代画派及其先驱:古典派,浪漫派
要获得鉴别画派的能力,必先具有一点绘画鉴赏的素养。这素养越多,对于绘画的理解就越深。
一、现代精神与现代画派
往往有人指着一幅西洋画,质问这是什么派的画。然而我对于这等疑问,都不能圆满地解答。因为画派一事,不是很浅近的、表面的问题,而是伏在画的内面的一种较深的意义。绘画是以时代精神与文化为背景的,是一时代的人的人生观、自然观、世界观的表现,是画家的思想、人格的表现。故各画派的分别,不仅是表面的差异,不能用一两句话来说明,不是向来不留意于画的人所能一望而知的。所以要获得鉴别画派的能力,必先具有一点绘画鉴赏的素养。这素养越多,对于绘画的理解就越深。研究绘画的流派,是兴味深长的一事。在画面的题材的选择、用色、用笔的技巧上,可历历看出画家的精神、人格,及其时代的思想、文化。岂不是最有兴味的事么?
要说画派,可以先举一个比方。我们往往在轻巧的东洋货中,可以看出单薄轻佻的日本人的气质。在沉重之西洋货中,也可看出深固坚实的德国人的气质。又在人的服装、态度、举止中,也可看出北方人的厚,与南方人的秀。可知凡表现必有背景。艺术为人的心的表现,当然更加与背景有深切的关系。世界是自然与人的对峙。艺术的历史可说就是吾人的世界观的历史。世界观不同,表现也不同,于是在绘画上就有所谓“画派”。所以要说画派,必须从时代文化说起。
现在请把绘画暂置不提,先回想一想近世纪中的世界变迁的情形:
近世纪世界的大变迁的主因,不外乎三端,即十五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十八世纪末的法兰西大革命,与十九世纪的科学昌明。这是谁都晓得的大事,无须我来报告。但在这里也有概括地说一说的必要。

《蒙娜丽莎》(Mona Lisa),达
第一,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近代文化的第一步。在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人们都沉醉在薄暗的、混沌的生活中。什么都停滞,无生气。到了文艺复兴,忽然觉醒。经济的,社会的,精神的,一齐发达。尤以精神文化方面的自觉为最显著的进步。自此开始,人类向了近世文化的光明之路而一步一步地觉醒起来。希腊罗马的古典的复活,宗教感情与古典趣味相交混的似梦的美,陶醉的,理想的,自由,平等等要素,在文艺复兴的时期均强调起来。这精神的跃进,为近代文化的第一步。
第二,但人类的真的解放,不能单从上层建筑的“精神”方面着手,故近代文化的第二步就变出十八世纪末的法兰西大革命来。法兰西革命是政治的解放的初步。生活的机关的政治的组织解放之后,就促进生活的解放,即经济方面的解放。经济的革命的第一段,为以前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达,其第二段,为现今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要之,这个人解放与社会解放,为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代人类精神上的两大潮流。

Execution by
第三,最近的是十九世纪的科学昌明。科学的发达,及于人类精神上、物质上的影响,非常深大。在物质方面,机械与交通发达造成物质文明,揭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的幕。故十九世纪名曰“经济的时代”。在精神上,科学的研究,养成了近代人的分析的、观察的、实验的、理智的头脑,使对于什么都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观察、分析、批评。把一切的因袭都看破、打倒。故十九世纪又名曰“批评的时代”。“科学万能!”什么事都拿科学来解决。
然而拿科学来批评解决人生一切事物,究竟是不可能的。于是终于有“科学破产”的叹声。因为科学的分析、观察的态度,把以前的因袭、迷信、美丽的梦,一切打破,而人生世界的现实完全暴露,结果在人心中引起了一种危惧、悲哀、不安定的状态。即应用科学的态度于人生一切事物上,结果造成了“定命论”“决定论”,否定自由意志,一切唯物。这就惹起现代人的厌世观,与破坏的思想,于是一切都不安定,一切都动摇起来,混乱起来。故现代又称为“思想混乱的时代”,或“动的时代”。这正是我们目前的状态。
近世纪世界大变迁的三大原因,大约如上述。现在试考察以这等时代精神为背景而表现的艺术,情形如何。
第一,文艺复兴之后,个人、社会均解放了,自觉了。故在艺术上,专重精神的激烈的活动,竞尚理想的、陶醉的、享乐的主义,于是产生Baroque(巴洛克)与Rococo(洛可可)的艺术。然而这是幼稚的艺术时代,全不具备现代艺术的条件。只因其为后来的现代艺术的萌芽,故一并叙述于此,以为线索的端绪。何谓现代艺术的条件?请读下项:

《微醺的酒神巴克斯

《斯图尔谷地与德汉教堂》(View
第二,法兰西革命以后,方有真的现代艺术的急先锋出现。现代最浓烈的色彩,是个人的自觉,社会的要求,现实的精神的觉醒。对于文艺复兴的“情绪的”“文艺的”特色,现代为“理智的”“科学的”;对于文艺复兴的“宗教的”“陶醉的”的特色,现代为“实际的”“功利的”。总之,现代是“现实”“个人”“社会”三者的觉醒。法兰西大革命,便是这三要素的强调的第一段。中世纪的酣眠,至文艺复兴而觉醒,情知渐渐开明;然其后数百年间,还受王权教权的束缚,到了法兰西大革命,始得自由活动,于是个人的自由解放,自我的主张,主观的强调,社会组织的改变,民众政治的实现,经济机关的劳动者独裁等重大问题,相继而起。当这社会现象的一大转机的关头,艺术上立刻显出现实化、个人化、社会化等现象来,一直衔接于其次的科学昌明的时代。然在革命初期,还是过渡的时代,那时候所起的承上启下的画派,便是所谓“古典派”“浪漫派”,总称为“理想主义”。这两派,严格地论来,也不能划入现代绘画的范围内,只能说是“现代绘画的先驱”。
第三,入科学昌明的现代以后,前述的现代的色彩愈加浓重起来。所谓艺术的现实化、个人化、社会化,便是“自然主义”。“理想主义”是主观的,只有自己心中的火,心以外的自然都是冷冰冰的客观,只有热情、空想,而不顾实际的世界。到了自然主义,始有艺术的客观化、现实化。在绘画上就有“写实派”“印象派”。这就是息止心中的热情的火,而冷静地张开眼来观察现实的客观的自然。这是科学的态度。

《从埃斯塔克看马赛海湾》(The

《红、黄、蓝、黑的构图》,皮特·蒙德里安
然而如前所述,科学是已经破产了的,科学是引起“动”与“乱”的。到了科学破产、思想混乱的时代,绘画也在画面上“动”起来了。最初用线条来搅乱画面的,是“后期印象派”,这是从自然主义的纯客观复归于主观。然这与以前的理想主义的意趣大不相同,有未熟与过熟的分别。从此再进一步,就把形体解散为形的单位,拿这等单位来再造新形,就是“立体派”。拿时间来同空间相乘,相错综,把感觉的经过表现出来,就是“未来派”。终至于不用形,而用“图式”“符号”,就是极端的“抽象派”“达达派”。
概观时代精神的变迁,可知科学昌明是现代最大的转机。以现代精神为背景而表现的绘画,也以“自然主义”为本干。先驱于自然主义前面的“理想主义”,为其根柢;发展于自然主义后面的“表现主义”,为其枝叶花果。今列表如下。

二、现代画派概说
如前所述,世界不外乎“自然”与“人”的对峙,即“客观”与“主观”的对峙。十九世纪以前的艺术,都是偏重人的方面,主观方面的;十九世纪的艺术,反之,是偏重自然的方面,客观的方面的,这就是所谓“自然主义”(Naturalism)。不必就别的说,但看绘画的题材,这一点已可了然,即西洋的绘画,在十九世纪以前,是以“人物”为主题而“自然”(风景)为背景的。这点恰好与中国画的以山水为主体而人物为点景成正反对。这恐怕是东西洋的文化的根本的异点,不但表现于绘画上而已。故在西洋,十九世纪以前,风景仅作绘画的背景,不能独立为一幅画。入了十九世纪的自然主义时代,始有独立的风景画。这是画派变迁的最显著的痕迹。
在自然主义的系统之下,约有三画派,即:
1.写实派(Realists)。 这是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库尔贝(Gustave Courbet)所倡立的。其主旨在于客观地忠实地描表。即在画家的头脑中,一扫从前的古典主义的壮丽的型范与浪漫主义的甘美的殉情,而用冷静的态度来观察眼前的现实。技巧上务求形状、色彩的逼真。题材上不似从前的专于选择贵的、美的东西,而近取之日常的人生自然。帝王、英雄、美人、名士,与劳农、劳工、乞丐、病夫,等无差别,同样是客观的题材。这点在米勒与库尔贝的画中,明显地表出着。他们差不多完全是劳动生活、农民生活的写实。

《躲避暴风雨》(Retreat

《乡村贵族小姐》(Young
2.印象派(Impressionists)。 写实派是注重“形”的,对于色与光全然不曾顾到。印象派的莫奈(Claude Monet),马奈(Edouard Manet)惊悟了这一点,移向其注意于“色”与“光”的写实上去,就倡造印象派。
印象派的主旨,以为自然全是色与光的凑合,绘画是眼的艺术,应该以描出刺戟眼睛的色与光的印象为正格。于是他们用科学的方法,把色分析。例如要画紫色,不像从前的取红蓝两色在调色板上调匀而涂抹,而直接用红的条与蓝的条并列在画布上,观者自远处望去,这两色就在网膜上合成鲜明的紫色。又他们由冷静的科学的观察,发见自然物的色并非固定,皆随光而变化。例如立在青草地上,日光之下的人,其脸的阴面有绿色、紫色、青色,故脸色绝不像从前的规定为赭色。又如在强烈的日光下面,物的影子都成鲜美的紫色、蓝色,绝不像从前的规定为褐色。对于画材,就全不成为问题,全不加以取舍选择的意见。凡“光”与“色”美好的,都是美好的画材,花瓶也好,杯子也好,水果也好,旧报纸也好,充其极致,不必追求画的是什么东西,画面上只是模糊的印象,只见光与色的合奏。这种忠实的客观的描写,完全是科学的研究态度。这真是科学时代的画风。
3.新印象派(Neo-impressionists)。 这是前面的印象派的更彻底的画派。首领为修拉(Georges Seurat)与西涅克(Paul Signac)。以前的印象派,用一条一条的色彩来组成物体。新印象派则要求光与色的表现的彻底,改用圆点,画面上犹似五色的散砂。故新印象派又有“点彩派”(Pointillists)之称。

《沐浴者》(Bathers in
以上三派,(1)重形的写实,(2)与(3)重光与色的写实。故画面的表现形式虽大不相同,然其中心的态度,即对于自然的观察法,是同一的“写实”。这写实终于使人疲厌了。因为这态度,是主观的否定,是主观做客观的奴隶。人似乎只有眼而没有头脑,只有感觉而没有热情了。于是回复主观的表现主义的画派,就应了自然要求而起。
4.后期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ts)。 这派的主旨是以人格征服自然。然并非像从前的蔑视自然,而是把自然融化于主观中。不像前派的为客观的再现,是把客观翻译为主观而表现。故其最重要的特征,是画面的动摇。即用“线条”来表出对于客观的主观的心状。故其画面,不事形状色彩的忠实的写实,而加以主观化。主观化的最浅近的例,如“特点扩张”便是。例如大的眼睛,画得过于大一点;瘦的颜面,画得过于瘦一点。不必顾到实际的尺寸。然这原不过是最浅显的说明,其实并非这样简单。总之以前各派,画面共通是“固定的”“死的”;到了后期印象派,而开始“动”起来,“活”起来。故这是划时代而开新纪元的画派。这“动”为后来一切新兴艺术的初步。这派的画家,在当代最为有名,差不多全世界的人都晓得,即塞尚(Paul Cézanne),梵高(Vincent van Gogh),高更(Paul Gauguin)三大家。

《金鱼》(Goldfsh),亨利·马蒂斯
5.野兽派(Fauvists)。 此派与后期印象派的关系和新印象派与印象派的关系同样,是同一主张而更进步更彻底。其大作家为马蒂斯(Henri Matisse)。他的画风,比前更忽视形似,而注重内心的运动。他反抗物质主义,崇奉唯心主义。这明明是科学破产后的艺术时代的产物。
6.立体派(Cubists)。 以前诸派的首领都是法国人,立体派的首领则是西班牙人毕加索(Pablo Picasso)。他的主张,“自然都是形体与形体的相映合,犹如颜色的调和”。又说“甲形体接近于乙形体时,两者必互相受影响而变化”。故他的画面上,极不重形似,竟有全无自然物的形似,而只有四角形方形等形体的凑合。这就是用调色的方法来调形。把形解散,重新组织起来。印象派是“色的音乐”,立体派是“形的音乐”。

《红色的和谐》(Harmony in
7.未来派(Futurists)。 未来派是1910年倡生的,其主将为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他的画,马有二十余个足,弹琴的人有四五只手。其主张以为凡物动的时候,其形常常变动,故绘画必表出动力自身的感觉。即在绘画中描出时间的感觉。又他的画中,常常在墙内描出墙外的事物,在衣服外面描出乳房,仿佛事物都是透明的玻璃。因为他的主张,以为空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必关系于其周围,故要描一物,必描其周围的他物,又表出其前后的动作与变化。这是主观主义的极度的展进。原来意大利是古代艺术过于兴盛的国,遗产过于丰富的国。故现代的意大利青年,极端地反对“古代赞美”,以古代赞美为侮辱现代,就创造出像未来派的全新的艺术来。然而这画派究竟基础未立,只能视为现代新兴艺术的一现象,尚不足以代表现代。

《祼女》(Famale Nude
8.抽象派(Absolutists)。 又称构图派(Compositionists)。是俄国人康定斯基(Vassily Kandinsky)所倡立的。他的画只有构图,也不讲究事物描写。他的主张,以为绘画应是对于自然的精神的反应的、造型的表现。自然的外观,须得还原为全抽象的线与色。这意思大致与立体派相近,但程度不同。
9.表现派(Expressionists)。 德国最流行的一种新兴画派,其主导者为佩克斯坦(Hermann Max Pechstein)。其画注重内容,以意力表现为第一要义。其画面与后期印象派及野兽派有相似点,而动的程度比他们更高。有时为意力的表出,不顾物象的形式,这一点又近似乎立体派与未来派。德国现在各种装饰图案,例如商店的样子窗的装饰,舞台上的装饰等,受表现派画风的影响甚著。
10.达达派(Dadaists)。 这是最新奇的画派。这画派创于九年之前,即1920年2月5日,在巴黎开大会,发表宣言。其主导者是特里斯唐·查拉(Tristan Tzara),有大家皮卡比亚(Francis Picabia)。他们的画,全是图式的。例如一条直线,一个圈,一条曲线,注许多文字,即成一画,其画题曰“某君肖像”。他们的主张,是全不顾传统,但把所要表示的心传遍于同派人的对手,故用记号的、图式的表现。所以这等作品只有其同派人能理解。这仿佛一种宗教,或一种国语,实在已经不像艺术了。达达派运动与未来派同样,不限于绘画,又及于文学。故有“达达诗”,为任何国语所不能翻译。这不过是最近艺坛的一种现象,其能否成立为艺术,尚未可卜。
以上所述,是现代西洋画诸流派的概观。欲知各派各作家的详细的情形,请读以下各讲。

《即兴第30号

Udnie, Young
三、现代画派的先驱——古典派、浪漫派
现在先把现代画派的先驱的古典派与浪漫派的绘画在这序讲的末了附说一说。从第一讲起,再说现代画派。
法兰西大革命以前的绘画,即中世的绘画,文艺复兴前后的绘画,大部分是实用的装饰的东西,或为宗教宣传的工具,或为宫殿的装饰,故多壁画、装饰画,以纤巧华丽为主,全无人生的热情的表现。差不多可说尚未成为独立的绘画艺术,尚未具有绘画自己的生命。现代绘画的最根本的特点,是赋绘画以“独立的生命”。即绘画脱离宗教政治的奴隶的生涯,而还复其独立自主之权。这就是专为“绘画美”而描绘画,不复作宗教政治等他物的手段。这绘画上的大革命的起义者,不可不推古典派的首领,即拿破仑的美术总监大卫(Jacques-Louis David)。最初响应于这大革命而献技者,不可不推其承继者,即浪漫派的首领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在他们二人所筑成的基础上面,写实派、印象派等现代画派的殿堂稳固地建立起来,表现派、未来派、构成派等新兴画派的层楼巍然地加筑上去。故大卫与德拉克洛瓦所倡的古典派与浪漫派,虽然尚未脱却中古的传统,去新时代的绘画尚远,然在其“赋绘画以独立的生命”的一点上不可不推为现代一切画派的先驱。

《马拉之死》(The Death of

《萨尔丹纳帕勒之死》(The
古典主义(Classicism)与浪漫主义(Romanticism),可总称之为理想主义(Idealism)。这是对待其次的现实主义(Realism)而称呼的。又其主张,对于现实不照样描写,而必加以主观的理想。故总称之为理想主义,亦无不可。又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虽然并称,其实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在质量上,价值上,均远不及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今分述于下。
1.大卫与古典派绘画
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是与拿破仑同时代的人,且是拿破仑崇拜者。生于巴黎。法兰西革命的时候,曾经失足下狱。然他在当时画界上的势力,可与拿破仑在政界上的势力相匹敌。故后来拿破仑得势,他就被提拔,做了宫廷画家的首领,用绘画赞颂皇帝的庄严与威力,而终其一生。
他常自称为“入希腊而超越希腊”的画家。在这点上他可称为古典主义者。然而其实他并不真能理解希腊,只是模仿而已。他的画面极广大,题材极复杂,杂然排列,没有精神的统一,只是技巧的叙事剧的一面而已。有的非常华丽,有的非常周详,大都像“全景”的照相,借以博拿破仑的欢心。故大卫的艺术,实在少有古典的艺术的庄重与写实,只是一种说明画,一种Panorama(回转画,全景),徒以满足拿破仑的浅薄的虚荣心而已。不过因为他亲自遭遇英雄的时代,故其对于古代历史的题材,能用与现代的题材同样的心情来描写。在这点上,其画风略有现代的意义,虽然微薄,终为现代画界的曙光。
当拿破仑的时代,民心正憧憬于古典。渴慕古代罗马的共和政治,因此大卫的古典主义,把拿破仑的革命神圣化;拿破仑的革命则给权力威势于大卫的古典主义。1800年,拿破仑为首席执政官,任大卫为美术总监。二人的关系渐渐深切起来。赞美共和主义的大卫,后来终于做了独裁政治家的忠仆。他肯定了“皇帝拿破仑”,做了王家的宫廷首席画家,而要求美术界的独裁的权力。政治的意见与社会的地位的变迁,诱致了他的画风的变迁。属于这时期的他的名作之一,便是《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这大制作,无意识地告示着美术史上的新时代的来到。即中古以来的感情的古典崇拜的时代已经过去。与其空仰古昔的英雄,不如赞美现在的威武的英雄。大卫作这《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就是肯定拿破仑皇帝的加冕式。他作这画,费极大的苦心。多数的人物,一一地另描习作,先试作裸体素描,再试作着衣素描,最后配入画中。其中几个重要人物,竟特意被召请到他的画室里来,描出肖像,配入画中。画中的仪式的条件,皆遵照拿破仑自己的指示与意见。

《拿破仑·波拿巴穿越大圣伯纳德山口

《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
《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画成,立即送到卢浮宫,放在大广间中,以待1808年的Salon(沙龙)展览会。画中所描的:祭坛下有庇护(Pius)七世坐着,僧众围绕其旁。后方排列着廷臣。穿绯色的皇帝礼服的拿破仑,头戴月桂冠,正从教皇手中受取王冠,将加之于跪在祭坛上的皇后的头上。皇帝对于这画十分满意,赐荣名于大卫。
然而这画与其作者,后来的运命都很不好。1814年拿破仑退位之后,信任拿破仑的幸运的大卫也担忧起来。路易十八世即位,又加胁迫于他的生活。于是加冕式、授旗式及其他拿破仑肖像等画,均须隐藏了。然新王的处置颇宽大,大卫虽失了时运,仍得伏在画室中作肖像画。
1815年,拿破仑又归法兰西国土,大卫又得片时的荣幸。其六月,即遭逢滑铁卢之败。明年,大卫被放逐于国外。《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被切断为三部(有的画以铅粉涂掩),输送到放逐的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地方。时大卫年已67岁。于1825年客死其地,尸体不得返国。其友人及弟子等力为设法请愿,终不得许可。故大卫的灵魂,到现在还彷徨在异乡的墓地上。
大卫的古典派的承继者,有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与格罗(Antoine Jean Gros,1771—1835),皆为古典派的重要画家,有传世的作品。
古典主义的绘画以形式美为目的。其特点有四:
(1)艺术所有的美,不从自然看得,而从古代艺术中取来。
(2)完全注重形式美。
(3)为形式而牺牲个人的主观的感情。
(4)绘画的本质为素描的,轻视色彩。
综此四端,可知其特质是重形式而轻色彩。故其劣点,是拘囚于形式,排斥个性感情,而但表出“类性”。某评者谓古典派绘画的重形式,是现今的立体派等的一面的暗示。

《布罗格利公主》(Princesse
2.德拉克洛瓦与浪漫派绘画
大卫以后,其画派分歧为两个倾向,一是安格尔等的一派,一是德拉克洛瓦等的一派。前者重线与形,后者反之,重色彩。两派经过一番争执之后,终于重色彩的胜利了,即建立浪漫派。浪漫主义运动,在各种艺术上是步调一致的。1835年5月25日,在文学史上是浪漫派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的剧《欧那尼》(Hernani)在巴黎国立剧场上演而博得大喝彩的一日;同年春,浪漫派的绘画也在Salon入选,博得胜利。
德拉克洛瓦(1798—1863)也是法国人。他的绘画,所异于大卫的古典派者:在形式上,是色调的别开生面,即画面脱却以前的拘束与硬涩,而充满着活跃奔放的思想与色调。从这点可知其现代的意义更深。在内容上,浪漫派的主要的特色,是取表现热情的题材。以前的大卫所取的画材,大都是有权威的、有势力的、贵的事物,尚不脱中古宫廷艺术的习气。到了德拉克洛瓦,则取卑近的人间感情为主题,注重热情的表现。这样以后,绘画与宫廷艺术就全没交涉。在这点上可知浪漫派绘画的“现代的”意义,比古典派浓重得多。浪漫派是直接唤起现代画派的先导者。
浪漫派所谓的“注重热情表现”的特色,可在德拉克洛瓦的大作《1830年》(一作《自由领导人民》)中看出。这画是描写1830年的七月革命的事实的。图中自由神为一半裸体的肉感的少女,左手执枪,右手持三色旗,在导领国民。后面跟着的是一个两手持手枪的青年,和一个戴普通绢帽,持小枪的男子。这等题材,全是卑近的人间热情的表现。时代政治的变迁,在前述的《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与这《1830年》中显然可以看出。画派以时代文化为背景的一句话,在这里即可实证了。
然而浪漫主义的绘画,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是同样的,其基础为“自我高扬”“理想体现”,即欢喜舍现实的世界而遁入空想的世界中。故虽然脱却了古典的拘束与硬涩,然而在其对于客观的对象的态度没有定,个性不强调,游离实生活而作概念的表出,仅满足于感觉的刺激,而不求切于实生活的诸点上,依然是与古典派一样的。德拉克洛瓦是空想诗人,他的日记中记着:“真的画家是创造的人。”故其图都是空想的世界中的热狂的表现。到了文学界中看厌了雨果而欢喜读自然主义的巴尔扎克、左拉的时候,德拉克洛瓦的画也渐为世人所厌弃。于是真的现代的绘画,即自然主义的写实派(米勒等),印象派(莫奈等)的绘画,就起而代替它支配十九世纪的欧洲的画坛,又引起新兴诸画派,达于绘画表现的极致,造成庄严灿烂的现代绘画史。

《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执政官
浪漫派的“重色彩”,实在是新时代艺术的因缘,即印象派的暗示、先驱。故评家有奉德拉克洛瓦为现代印象派的远祖的论见。这一点可说是理想主义与现代画派中间的连锁。

《自由引导人民》(Lib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