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乌须黑发酒
正常须发黑泽粗密,长而不枯。35岁后由于组织器官功能退化,须发逐渐转白,属生理现象。20岁前出现须发灰白、枯萎、稀疏则属病态,多因肝肾亏虚、肝旺血燥、气血不足、肝郁脾湿等因素导致,应辨证给予清热除湿、疏肝健脾、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等治法。其中,青少年多因血中蕴热、营养缺乏所致,中年人多由肝肾亏虚、气血亏虚引起。
1.一醉散酒 来源:《普济方》
【原料】 槐角12克,墨旱莲、生地黄各15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 前3味研末,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20日,去渣留液。
【功效】 凉血祛风,补肾养血。
【主治】 须发早白。
【用法】 口服。不拘时候,随量饮用。
2.七宝美髯酒 来源:《医方集解》
【原料】 何首乌100克,茯苓50克,牛膝、当归各25克,枸杞子、菟丝子各20克,补骨脂15克,烧酒1.5升。
【制作】 前7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烧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30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滋阴填精。
【主治】 肝肾亏虚,须发早白、易脱,牙齿动摇,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梦遗滑精,白带过多,不育症。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
【注意】 少数人服何首乌可出现肝损害、皮肤过敏、眼部色素沉着、腹痛、泄泻等症状,应立即停用。
【来源】 《医方集解》七宝美髯丹改酒剂。
3.乌发益寿酒 来源:《家庭常用保健食谱集成》
【原料】 女贞子80克,墨旱莲、桑椹各60克,黄酒1.5升。
【制作】 前3味捣烂,置容器中,添加黄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4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清虚热。
【主治】 肝肾亏虚,须发早白,头晕目眩,腰膝酸痛,面容枯槁,目赤耳鸣。
【用法】 空腹温饮。每日2次,每次10毫升。
【注意】 阳虚畏寒者慎服。
4.乌须酒(一) 来源:《万病回春》
【原料】 人参、牛膝各30克,生地黄100克,熟地黄、枸杞子、当归各60克,麦冬200克,天冬80克,何首乌120克,白酒4升。
【制作】 前9味捣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5日,去渣留液。
【功效】 益气养血,滋阴填精。
【主治】 气血亏虚,阴精不足,须发早白,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精神委靡,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
【用法】 空腹口服。每日2次,每次20~25毫升。
【注意】 忌用铁器浸酒及同食萝卜、莱菔子、生葱、大蒜、藜芦等。少数人服用何首乌可出现肝损害、皮肤过敏、眼部色素沉着、腹痛、泄泻等症状,应立即停用。
5.乌须酒(二) 来源:《寿世保元》
【原料】 赤何首乌、白何首乌各250克,生地黄、生姜汁各60克,大枣、胡桃仁、莲子各45克,当归、枸杞子各30克,麦冬15克,蜂蜜45克,米酒3.5升。
【制作】 前10味除生姜汁外捣碎,置容器中,添加米酒、生姜汁,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4日,去渣留液,入蜂蜜溶解。
【功效】 补益肝肾,养血填精。
【主治】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委靡,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
【注意】 忌用铁器浸酒。痰火积热、阴虚火旺及阳虚畏寒者忌服。少数人服用何首乌可出现肝损害、皮肤过敏、眼部色素沉着、腹痛、泄泻等症状,应立即停用。
6.五精酒 来源:《外台秘要》
【原料】 枸杞子、天冬各500克,黄精、白术各400克,松叶600克,酒曲1200克,糯米12.5千克。
【制作】 前5味粗碎,置容器中,加清水,文火煮汁10升。糯米加水蒸熟,沥半干,候温,加药汁、曲末拌匀,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常规酿酒,酒熟后去糟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养血填精,健脾和胃,祛风除湿。
【主治】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须发早白,体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肌肤干燥、易痒。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
【注意】 忌食鲤鱼、桃、李、雀肉等。
7.生地黄酿酒 来源:《太平圣惠方》
【原料】 生地黄1500克,糯米2500克,酒曲180克。
【制作】 生地黄略蒸,捣碎成末。糯米蒸熟、沥半干,加生地黄末、酒曲末搅匀,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常规酿酒,酒熟后去糟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滋养阴血。
【主治】 肝肾阴血不足,须发早白,面色少华,腰酸腿软,眩晕耳鸣,月经先后无定期;脾胃虚弱,食后不消化,倦怠乏力。
【用法】 口服。每日3次,随量饮用。
【注意】 脾虚泄泻便溏、胸闷纳呆者忌服。
【来源】 《太平圣惠方》。又,一方用白酒代糯米、酒曲,密封浸泡14日,余同上。
8.地黄牛膝酒 来源:《太平圣惠方》
【原料】 熟地黄400克,牛膝、五加皮各200克,酒曲180克,糯米2500克。
【制作】 前3味粗碎,加清水煎至3.5升,候温。糯米加水蒸熟,候温,入药汁、曲末拌匀,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常规酿酒,酒熟后去糟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主治】 肝肾精血亏虚,须发早白,筋骨软弱,腰腿酸困,两足乏力,容颜无华。
【用法】 口服。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
【来源】 《太平圣惠方》。又,一方熟地黄用400克,糯米2500克,余同上。又,一方用米酒500毫升代替酒曲、糯米,密封浸泡7~10日,余同上。
9.芝麻酒 来源:《家庭常用保健食谱集成》
【原料】 黑芝麻140克,黄酒1升。
【制作】 黑芝麻洗净、微炒、捣烂,置容器中,添加黄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7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润养五脏。
【主治】 肝肾亏损,须发早白,肠燥便秘,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健忘,视物模糊;肺阴虚弱,干咳少痰,皮肤干燥;脾胃阴虚,大便干结,产后少乳。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注意】 脾虚便溏者忌服。
10.芪归乌须酒 来源:《药方杂录》
【原料】 黄芪、茯神各30克,当归、熟地黄各18克,党参、麦冬、茯苓、白术、川芎、龟甲胶、防风、枸杞子、陈皮各15克,肉桂9克,五味子、羌活各12克,大枣、冰糖各500克,白酒5升。
【制作】 前17味捣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7~10日,去渣留液,入冰糖溶解。
【功效】 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健脾养胃,养心安神。
【主治】 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心悸失眠,须发早白。
【用法】 口服。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
11.补血顺气酒 来源:《医便》
【原料】 天冬、麦冬各20克,生地黄、熟地黄各62克,人参、枸杞子各15克,砂仁5克,木香3.8克,沉香2.8克,白酒3.75升。
【制作】 前9味研末,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3日,文火隔水煮至酒色转黑,继续浸泡1~2日,去渣留液。
【功效】 益气养血,行气活血。
【主治】 气血不足,精神不振,乏力气短,面色少华,须发早白,脘满食少。
【用法】 口服。不拘时候,随量饮用。
【注意】 忌食萝卜、莱菔子、生葱、大蒜、藜芦等。有热象者,宜去木香,人参减半。
12.龟台回童酒 来源:《遵生八笺》
【原料】 黑芝麻300克,黄精350克,天冬、白术各250克,茯苓200克,桃仁150克,朱砂10克,糯米5000克,酒曲320克。
【制作】 朱砂研粉,酒曲粗碎。前6味粗碎,加清水,煎至5升,去渣留液,候冷。糯米加水蒸熟,沥半干,候温,入药汁、曲末拌匀,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常规酿酒,酒熟后去糟留液。
【功效】 补肾健脾。
【主治】 脾肾两虚,须发早白,容颜憔悴,头晕眼花,体倦食少,燥咳无痰,多梦惊悸,便秘口干。
【用法】 空腹温饮。每日3次,每次10~25毫升。
【注意】 朱砂有毒,桃仁有小毒。本酒不宜多服、久服,孕妇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13.固本地黄酒 来源:《普济方》
【原料】 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茯苓、人参各30克,白酒1升。
【制作】 前6味捣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3日,文火煮至酒色变黑,埋土中7日后取出,去渣留液。
【功效】 益气养血。
【主治】 气血两虚,毛枯发白,容颜憔悴,精神不振,腰酸膝困。
【用法】 空腹口服。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
【注意】 忌食萝卜、莱菔子、生葱、大蒜、藜芦等。
14.枸杞芝地酒 来源:《中国民间百病良方》
【原料】 枸杞子60克,黑芝麻30克,生地黄汁80毫升,白酒1升。
【制作】 枸杞子拍破,与黑芝麻混匀,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20日,入地黄汁搅匀,再密封浸泡30日,去渣留液。
【功效】 滋阴养肝,清热凉血。
【主治】 阴虚血热,须发早白,头晕目眩,口舌干燥。
【用法】 空腹口服。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注意】 脾虚便溏者忌服。
15.美髯酒 来源:《摄生秘剖》
【原料】 何首乌300克,墨旱莲、乌饭叶、黑大豆皮、水牛角、茄花各90克,桑椹、冬青子各60克,熟地黄210克,白酒7升。
【制作】 前9味捣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密封,隔水文火加热90分钟,候冷,埋土中7日后取出,去渣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清热凉血。
【主治】 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头发脱落。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10毫升。
【注意】 忌用铁器浸酒。
16.耐老酒 来源:《太平圣惠方》
【原料】 生地黄、枸杞子、菊花各250克,糯米2500克,酒曲200克。
【制作】 酒曲研为碎末。前3味捣碎,加清水5升,煮取2.5升,候冷。糯米加水蒸熟,沥半干,候温,加药汁、曲末拌匀,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常规酿酒,酒熟后去糟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养血祛风。
【主治】 肝肾亏虚,须发早白,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腰膝酸软。
【用法】 空腹温饮。每日3次,每次20毫升。
【注意】 久服可消百病,延年益寿。
【来源】 《太平圣惠方》。又,一方用米酒代糯米和酒曲,密封浸泡7~10日,余同上。
17.首乌三豆酒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 何首乌200克,黑大豆500克,蚕豆、赤小豆、糯米各250克,蜂蜜200克。
【制作】 前5味烘干、粉碎,加蜂蜜和成面团,蒸熟,密封,置阴凉干燥处,常规酿酒,酒熟后去糟留液。
【功效】 补肾滋阴,益气养血。
【主治】 须发早白。
【用法】 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次30毫升。
【注意】 忌用铁器浸酒。少数人服用何首乌可出现肝损害、皮肤过敏、眼部色素沉着、腹痛、泄泻等症状,应立即停用。
18.首乌归地酒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原料】 何首乌、熟地黄各30克,当归15克,白酒1升。
【制作】 前3味切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4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养血填精。
【主治】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未老先衰,须发早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10~15毫升。
【注意】 忌用铁器浸酒。少数人服用何首乌可出现肝损害、皮肤过敏、眼部色素沉着、腹痛、泄泻等症状,应立即停用。
19.首乌茯苓酒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 赤何首乌、白何首乌、赤茯苓各90克,低度白酒1.5升。
【制作】 前3味研末,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20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肾滋阴,益气养血。
【主治】 须发早白。
【用法】 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次15毫升。
【注意】 忌用铁器浸酒。少数人服用何首乌可出现肝损害、皮肤过敏、眼部色素沉着、腹痛、泄泻等症状,应立即停用。
20.桑椹酢浆酒 来源:《补肾益寿药酒方》
【原料】 桑椹、酢浆草各120克,白酒1升。
【制作】 前2味捣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7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养血填精。
【主治】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须发早白,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燥热咳嗽,口渴咽干,小便不利,水肿。
【用法】 口服。每日3次,每次15~25毫升。
【注意】 服后刷牙,以防牙齿染黑。
21.常春枸杞酒 来源:《家庭常用保健食谱集成》
【原料】 常春藤子、枸杞子各200克,白酒1.5升。
【制作】 前2味捣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7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主治】 肾阳不足,腰膝冷痛,须发早白,身体羸弱,腹中冷痛,妇女经闭。
【用法】 口服。每日3次,每次20~40毫升。
22.康壮酒 来源:《家庭常用保健食谱集成》
【原料】 枸杞子、菊花、熟地黄、神曲各45克,肉苁蓉36克,白酒1.5升。
【制作】 前5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7日,去渣留液,加白开水1升混匀。
【功效】 滋肝补肾。
【主治】 肝肾亏虚,腰膝软弱,神疲乏力,须发早白。
【用法】 空腹温饮。不拘时候,随量饮用。
【来源】 《家庭常用保健食谱集成》。一方去陈曲,加炒陈皮、肉桂各45克,余同上。
23.熟地杞檀酒 来源:《家庭常用保健食谱集成》
【原料】 熟地黄60克,枸杞子30克,檀香1克,白酒750毫升。
【制作】 前2味捣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4日,去渣留液,入檀香末混匀。
【功效】 补益肝肾,养血填精。
【主治】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须发早白,病后体虚,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阳痿遗精,性欲减退。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注意】 脾虚气滞、痰多便溏者忌服。
24.熟地栀子酒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 熟地黄60克,栀子10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 前2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7~10日,去渣留液。
【功效】 清热泻火,滋阴补血。
【主治】 阴血亏虚,体虚足软,须发早白,头晕眼花。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