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强身健体酒
《黄帝内经》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功能健旺,气血阴阳调和,精津输布有度,则外邪难侵,内邪少生,机体健旺。因此,可以根据自身体质,平时适当浸服一些具有行气、滋阴、养血、益气、助阳、疏肝、化痰、清热等作用的药酒,以调和脏腑阴阳,发挥无病防病、有病防变的效用。
1.人参枸杞酒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 人参10克,枸杞子2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 前2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次,密封浸泡15日,去渣留液。
【功效】 大补元气,养肝明目。
【主治】 一切气虚证,如肺气虚之呼吸短促,脾气虚之食欲不振,肾气虚之小便频数,心气虚之心悸失眠,中气不足之脱肛、胃下垂,肝肾亏虚之夜盲、视物不清。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注意】 脱肛加升麻15克。忌食萝卜、莱菔子、生葱、大蒜、藜芦等。
2.人参黄芪酒 来源:《辽宁省药品标准》
【原料】 鲜人参70克,生晒参45克,黄芪250克,白酒适量。
【制作】 生晒参切片,密封浸于5倍量的白酒中,每日振摇1~2次,浸泡15日,过滤取液。黄芪粗碎,加清水煎2次(每次加清水500毫升),去渣留液,合并煎液,浓缩至500毫升。生晒参浸渍液、黄芪浓缩液及适量白酒混匀,静置7日,去渣留液,添加白酒至4.5升,分装10瓶内,每瓶放入鲜人参1支,密封浸泡。
【功效】 补气强身。
【主治】 神疲懒言,动则气短,心悸不宁,健忘自汗,体寒肢冷,纳少便溏。
【用法】 口服。每日3次,每次40毫升。
【注意】 实火、温热病初起、肝阳上亢、外感邪实者忌服。忌食萝卜、莱菔子、生葱、大蒜、藜芦等。
3.人参葡萄酒 来源:《中国民间百病良方》
【原料】 人参20克,葡萄10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 人参切碎,葡萄绞汁,混匀,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7日,去渣留液。
【功效】 健脾,益气,补肾。
【主治】 体虚气弱,腰酸乏力,食欲不振,心悸,盗汗,干咳劳嗽,津液不足;辅助治疗肺结核。
【用法】 空腹口服。每日2次,每次10毫升。
【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忌食萝卜、莱菔子、生葱、大蒜、藜芦等。
4.三味抗衰酒 来源:《时珍国药研究》
【原料】 枸杞子700克,山楂300克,肉苁蓉500克,白酒7.5升。
【制作】 前3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个月,去渣留液。
【功效】 益气养阴,补肾健脾。
【主治】 中老年体虚。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5.乌鸡参归酒 来源:《药酒汇编》
【原料】 嫩乌鸡1只,党参、当归各60克,黄酒1升。
【制作】 党参、当归切碎,纳入鸡腹,置容器中,加清水、黄酒各1升,文火煮至减半,取出鸡,去渣留液。
【功效】 补虚养身。
【主治】 脾肺俱虚,体弱羸瘦,面色少华,精神倦怠,气短乏力,崩漏,白带过多。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毫升,食鸡肉。
6.乌蛇黄芪酒 来源:《经典药酒保健方选粹》
【原料】 乌蛇肉90克,黄芪60克,当归40克,桂枝30克,白芍25克,白酒1升。
【制作】 前5味切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密封,隔水文火煮1小时,候冷,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7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气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 半身不遂,肌肉消瘦,肢体麻木。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7.五加地骨酒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原料】 五加皮、地骨皮各300克,米酒4升。
【制作】 前2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米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5~7日,去渣留液。
【功效】 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主治】 虚劳不足,腰膝酸软,肢体麻木。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8.双乌暖胃酒 来源:《药酒汇编》
【原料】 制川乌、制草乌、当归、黄连、生甘草、高良姜、陈皮各5克,烧酒5升,糯米甜酒2.5升,红砂糖520克。
【制作】 前7味捣碎,置容器中,添加烧酒和糯米甜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5日,去渣留液,入红砂糖溶解。
【功效】 温通经络,暖胃健脾。
【主治】 脾胃虚弱,精神疲乏。
【用法】 口服。不拘时候,随量饮用。
【注意】 乌头大毒,须炮制。本酒不宜多服、久服,孕妇忌服。
9.双参益气酒 来源:《药酒汇编》
【原料】 党参40克,人参1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 前2味切段,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7日,去渣留液。
【功效】 健脾益气。
【主治】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肺虚气喘,血虚萎黄,津液不足,慢性贫血,白血病,佝偻病,年老体虚。
【用法】 空腹口服。每日2次,每次10~15毫升。
【注意】 忌食萝卜、莱菔子、生葱、大蒜、藜芦等。
10.双蜂强身酒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 蜂蜜900克,蜂王浆10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 蜂蜜、蜂王浆、白酒共置容器中,加凉开水1.5升搅匀,密封浸泡10日,去渣留液。
【功效】 益肝健脾,滋补强壮。
【主治】 腰膝软弱,身疲乏力,须发早白。
【用法】 空腹口服。每日1次,每次60毫升。
11.归芪术芍酒 来源:《药酒汇编》
【原料】 当归24克,黄芪、白芍各12克,白术8克,冰糖20克,白酒600毫升。
【制作】 前4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21日,去渣留液,入冰糖溶解。
【功效】 益气养血。
【主治】 内伤劳倦,脾虚泄泻,食欲不振,面色少华,精神委靡,气虚下陷,血虚羸弱,眩晕头痛,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收。
【用法】 空腹温饮。每日2次,每次10~20毫升。
12.归虎壮血酒 来源:《药酒汇编》
【原料】 当归、鸡血藤各250克,黑老虎、制何首乌各115克,五指毛桃30克,骨碎补165克,白术33克,炙甘草20克,50度白酒4.3升。
【制作】 鸡血藤、黑老虎、骨碎补、五指毛桃隔水文火蒸2分钟后候冷,与其余4味混匀,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35~45日,去渣留液。
【功效】 益气养血,通经活络,强筋壮骨,健脾益胃。
【主治】 贫血,病后体质虚弱,腰膝酸痛,妇女白带过多,月经不调。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
【注意】 忌用铁器浸酒。孕妇慎服。少数人服用何首乌可出现肝损害、皮肤过敏、眼部色素沉着、腹痛、泄泻等症状,应立即停用。
13.白鸽血竭酒 来源:《串雅内编》
【原料】 白鸽1只,血竭30克,白酒1升。
【制作】 白鸽宰杀、除毛、洗净、去肠,纳血竭入肚,加酒,文火煮百沸,令熟,候温。
【功效】 活血行瘀,滋补身体。
【主治】 干血痨,肌体消瘦,肌肤粗糙,面目黧黑,骨蒸潮热,颧红盗汗;月经涩少,甚则闭经。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1/2剂,兼食鸽肉。
【注意】 血竭小毒。本酒不宜多服、久服,孕妇忌服。患病1年用血竭30克,2年用血竭60克,3年用血竭90克。
14.龙参玉灵酒 来源:《随息居饮食谱》
【原料】 龙眼肉100克,西洋参50克,白砂糖200克,白酒1升。
【制作】 前2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4日,去渣留液,入白砂糖溶解。
【功效】 益气养血,健脾养心。
【主治】 老人体虚,心慌气短,失眠多梦,倦怠,喘息乏力,自汗,盗汗。
【用法】 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次20~30毫升。
【注意】 忌食萝卜、莱菔子、生葱、大蒜、藜芦等。
15.地黄酒 来源:《饮膳正要》
【原料】 生地黄60克,黄酒500毫升。
【制作】 前1味切薄,置容器中,添加黄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7日,去渣留液。
【功效】 滋阴凉血,舒筋活络。
【主治】 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腰酸腿软,头昏目暗,肢体麻木、疼痛、沉重不适,消渴多饮,惊悸失眠,消化不良,月经先后无定期,须发早白;跌打损伤,吐血、便血、崩漏等各类出血。
【用法】 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次10~30毫升。各类出血即时服,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
【注意】 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忌贝母、莱菔子。
【来源】 《饮膳正要》。又,《太平圣惠方》用糯米1000克、酒曲6克代黄酒,常规酿酒,余同上。
16.竹根七酒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 竹根七、长春七、朱砂各15克,牛膝、木瓜各9克,芋儿七、伸筋草各6克,夏枯草3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 前8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0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中益气,清退虚热。
【主治】 骨蒸潮热。
【用法】 口服。每日1次,每次10~15毫升。
【注意】 朱砂有毒。本酒不宜多服、久服,孕妇忌服。
17.羊肉木香酒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 羊肉500克,羊髓90克,羊脂30克,冰片、木香少许,白酒1升。
【制作】 前1味去筋膜,温水浸洗,切薄片,置容器中,添加白酒,加羊髓、羊脂,文火同煮至肉烂,入冰片、木香末搅匀。
【功效】 养血填精,强筋壮骨。
【主治】 精亏血少,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心悸失眠,健忘多梦。
【用法】 温饮。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
【注意】 孕妇慎服。
18.虫草壮元酒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 冬虫夏草5克,人参10克,黄芪、制何首乌各15克,党参、熟地黄各20克,白酒、黄酒各500毫升。
【制作】 前6味捣为碎末,置容器中,添加白酒和黄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4日,去渣留液。
【功效】 益气养肺,补益肝肾。
【主治】 体虚,精神倦怠,头晕健忘。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注意】 忌用铁器浸酒。忌食萝卜、莱菔子、生葱、大蒜、藜芦等。少数人服用何首乌可出现肝损害、皮肤过敏、眼部色素沉着、腹痛、泄泻等症状,应立即停用。
19.扶衰仙凤酒 来源:《万病回春》
【原料】 肥母鸡1只,大枣200克,生姜20克,白酒2.5升。
【制作】 母鸡切块,生姜切片,大枣去核,3味同置容器中,添加白酒,密封,隔水武火煮沸,改文火煮2小时,去渣留液,放凉水中拔火毒。
【功效】 补虚强身益寿。
【主治】 劳伤虚损,瘦弱乏力;风湿痹阻,骨中疼痛;阳虚咳喘,肾虚耳聋,月经先后无定期,赤白带下。
【用法】 温饮。每日2次,随量饮用。
【注意】 实邪、邪毒未清者忌服。
20.杞芪王益酒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 黄芪、熟地黄、玉竹、枸杞子各250克,白术100克,白酒1.5升。
【制作】 前5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2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益气养血。
【主治】 诸虚劳损,体弱乏力,头晕目眩,胃纳不佳,腰膝酸软,阳痿早泄,月经无定期,崩漏带下,盆腔炎。
【用法】 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次10~20毫升。
【注意】 玉竹大剂量可损害心脏,不宜过量。
21.龟胶金樱酒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 龟甲胶、金樱子、党参、女贞子、枸杞子、当归、熟地黄各45克,白酒1升。
【制作】 前7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7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益气养血。
【主治】 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头晕耳鸣,面色苍白,疲乏健忘,腰膝酸软。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25毫升。
【注意】 脾虚便溏者忌服。
22.参归养荣酒 来源:《药酒汇编》
【原料】 生晒参、糖参、当归各50克,龙眼肉200克,玉竹80克,红砂糖1600克,52度白酒22.4升。
【制作】 前5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4.8升,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5日,去渣留液,入红砂糖溶解,加剩余白酒混匀,再密封静置14日。
【功效】 益气养血,滋阴润燥,健脾养心。
【主治】 气阴两虚,心脾不足,虚损贫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眩晕耳鸣,食少纳差。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
【注意】 忌食萝卜、莱菔子、生葱、大蒜、藜芦等。玉竹过量可损害心脏,不宜多服。
23.河车麦冬酒 来源:《扶寿精方》
【原料】 紫河车粉50克,龟甲24克,黄柏、牛膝各25克,杜仲20克,麦冬、天冬各35克,生地黄30克,人参15克,白酒1.5升。
【制作】 前9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30日,去渣留液。
【功效】 清热养阴,补肾益肺。
【主治】 五劳七伤,精血大亏,虚火旺盛,骨蒸潮热,虚损咳嗽,咽干口燥,形体消瘦。
【用法】 晨起空腹口服。每日1次,每次5~10毫升。
【注意】 忌食萝卜、莱菔子、生葱、大蒜、藜芦等。
24.轻身酒 来源:《药酒汇编》
【原料】 何首乌60克,当归、肉苁蓉、火麻仁、生地黄各30克,蜂蜜60克,白酒2升。
【制作】 前5味研末,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4日,去渣留液,入蜂蜜溶解。
【功效】 补肾益精润燥。
【主治】 肾精亏损,腰膝酸软,头昏目暗,肠燥便秘。
【用法】 口服。每日3次,每次10~20毫升。
【注意】 忌用铁器浸酒。少数人服用何首乌可出现肝损害、皮肤过敏、眼部色素沉着、腹痛、泄泻等症状,应立即停用。
25.钟乳石斛酒 来源:《太平圣惠方》
【原料】 钟乳石90克,石斛、牛膝、黄芪、防风各60克,熟地黄150克,白酒1.5升。
【制作】 前6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3~7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养五脏,强筋壮骨,填精益髓。
【主治】 虚劳不足。
【用法】 温饮。每日3次,每次10~15毫升。
26.钟乳苁蓉酒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原料】 钟乳石、石斛、肉苁蓉各150克,菊花、制附子各90克,白酒4升。
【制作】 前5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5~7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肾壮阳通脉。
【主治】 诸虚劳损。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注意】 附子有毒,须炮制。本酒不宜多服、久服,孕妇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27.首乌枸杞酒 来源:《药酒汇编》
【原料】 何首乌、枸杞子各120克,熟地黄60克,当归、黄精各30克,白酒2.5升。
【制作】 前5味切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7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益肝肾,健脾益胃,养血填精。
【主治】 肝肾亏虚,脾胃虚弱,腰膝酸软,头晕眼花,食欲缺乏,精神委靡。
【用法】 口服。每日3次,每次10~20毫升。
【注意】 忌用铁器浸酒。少数人服用何首乌可出现肝损害、皮肤过敏、眼部色素沉着、腹痛、泄泻等症状,应立即停用。
28.桃金娘酒 来源:《中国民间百病良方》
【原料】 桃金娘25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 前1味捣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0日,去渣留液。
【功效】 养血固精。
【主治】 身体羸弱,贫血,遗精,早泄。
【用法】 口服。每日3次,每次30毫升。
【注意】 发热、便秘者忌服。
29.桑椹杞龙酒 来源:《药酒汇编》
【原料】 桑椹、大枣、枸杞子、龙眼肉各15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 前4味捣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4日,去渣留液。
【功效】 滋阴补血。
【主治】 贫血,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四肢乏力,腰腿酸软,神经衰弱。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30.益气补虚酒 来源:《脾胃论》
【原料】 黄芪、熟地黄、茯苓各35克,党参、白术、当归各30克,柴胡20克,升麻、甘草各24克,白酒1.5升。
【制作】 前9味研末,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60日,去渣留液。
【功效】 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主治】 畏寒肢冷,倦怠懒言,饮食减少,腹胀便溏,甚或脱肛、久泻,或兼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低血压,慢性结肠炎。
【用法】 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次10~30毫升。
31.莲子猪肠酒 来源:《医学发明》
【原料】 莲子、白酒各适量,猪肠1具。
【制作】 前1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密封浸泡1日,同纳猪大肠内,加水文火煮熟,取出焙干,研极细末,再用白酒糊成梧桐大的丸。
【功效】 养心,益肾,健脾。
【主治】 各种虚损。
【用法】 空腹温饮。每日3次,每次用白酒加热送服药丸2~3个。
【注意】 中满痞胀及大便燥结者忌服。
32.鹿茸人参酒 来源:《清宫验方》
【原料】 鹿茸20克,杜仲15克,人参30克,白酒500毫升。
【制作】 前3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30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肾壮阳,健脾和中。
【主治】 脾肾虚损,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失眠,健忘,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
【注意】 忌食萝卜、莱菔子、生葱、大蒜、藜芦等。
33.鹿茸虫草酒 来源:《补肾益寿药酒方》
【原料】 鹿茸40克,冬虫夏草27克,天冬16克,白酒2升。
【制作】 前3味粗碎,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15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肾壮阳填精,强筋壮骨。
【主治】 病后体虚,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阳痿早泄。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20毫升。
【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34.黄芪红花酒 来源:《药酒汇编》
【原料】 黄芪、党参、玉竹、枸杞子各15克,红花9克,白酒1.5升。
【制作】 前3味切碎,与枸杞子、红花同置容器中,添加白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30日,去渣留液。
【功效】 补气健脾,活血益肾。
【主治】 四肢乏力,精神疲倦,气血不和。
【用法】 口服。每日2次,每次30毫升。
【注意】 玉竹大剂量可损害心脏,不宜过量。
35.黄柏知母酒 来源:《丹溪心法》
【原料】 黄柏、知母、龟甲各40克,熟地黄45克,黄酒1.5升。
【制作】 黄柏炒褐,知母炒10分钟,熟地黄蒸熟,龟甲炙酥,4味粗碎,同置容器中,添加黄酒,每日振摇1~2次,密封浸泡5~7日,去渣留液。
【功效】 滋阴润燥,补血填精。
【主治】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足膝酸痛,软弱乏力。
【用法】 午饭后口服。每日1次,每次1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