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马拉色菌毛囊炎

症状解读
马拉色菌毛囊炎好发于中青年,男女均可发病。常在促发因素诱发下发病。皮损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胸背部。面、颈、肩、上臂、腰、腹、臀部也可以发生。为毛囊性圆顶状红色小丘疹,丘疹顶端可有小脓疱,直径2~4mm,周围可有红晕,散在对称分布,数十至数百个,数量多者较密集而不融合。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往往合并有花斑癣、痤疮。促发因素主要有:①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②多汗症;③油性皮肤;④脂溢性皮炎。
真实案例
××医生,我平时脸比较油,喜欢打篮球。半个月前,连续好几天,每天都喝酒,吃辣的食物,后来胸、背部出现红色的痘痘样的小疹子,出汗后有点痒。
危害
本病除不同程度瘙痒及影响美容外,不危及生命。
治疗
1.外用药物
通常选用1种外洗药物联合1种外搽抗真菌药膏或溶液,治疗应坚持到真菌培养阴性为止,通常需用4~6周以上。如2%酮康唑洗剂、二硫化硒洗剂。使用方法:先用香皂等洗洁剂洗净皮肤,后用2%酮康唑洗剂或二硫化硒洗剂擦至起泡沫,停留5~20min,清水洗净,每天1次。外搽抗真菌药膏或溶液,如1%联苯苄唑霜、2%咪康唑霜、阿莫罗芬等等。任取一种,涂抹于患处,1日2次。
2.内服药物
对皮损数量多、严重而单独局部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在外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成人可选用伊曲康唑100mg,每日一次,饭后服用,每月连续7天,共2个月。
预防措施
(1)去除促发因素,如停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治疗油性皮肤、脂溢性皮炎等。
(2)可选择每年3、4月份口服伊曲康唑200mg,每日1次,连续7天;每周用2%酮康唑或二硫化硒洗剂外洗1次,或每月外搽5天抗真菌药膏或溶液,如1%联苯苄唑霜、2%咪康唑霜、阿莫罗芬等,保持皮肤真菌培养阴性状态可防止复发。
饮食指导与禁忌
限制过多摄入动物类脂肪、糖类及刺激性食物。清淡饮食,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若采用内服药物治疗,注意避免饮酒。伊曲康唑就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吸收效果更好。
医师叮嘱
(1)药物治疗只是将真菌量抑制到发病阈值之下,而不能永久清除根治。避免促发因素有利于减少复发。
(2)由于毛囊从炎症反应状态恢复至正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故皮损治愈一般需1~2个月,毛囊才会逐渐变平,遗留的色素沉着则会持续更长时间。
(3)伊曲康唑为脂溶性,牛奶送服或在进餐时或餐后即服有利于吸收。该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适。
(4)服药期间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监测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