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隐翅虫皮炎

症状解读
隐翅虫是一种形似黑色蚁形的小甲虫,夏秋季节活跃,夜间常围绕灯光飞行。若停留在皮肤上被拍打或压碎后,体内的强酸性毒液可致皮炎。局部(接触毒液部位)出现形态不规则的条状、片状或点簇状水肿性红斑,其上密集丘疹、水疱或脓疱,部分损害中心脓疱融合成片。
真实案例
医生,我在上自习的时候,看到有一只虫子在我手上爬,我把它拍死了,之后手上马上出现一条红斑,有点要烂掉的样子,又痒又痛。
危害
隐翅虫除了引起皮炎,严重者可有附近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全身症状,若继发感染则病情更严重,但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治疗
1.外用药物
(1)如已出现红斑、瘙痒,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地奈德软膏等。
(2)若红肿糜烂、糜烂明显,可用3%碳酸氢钠溶液、0.1%雷佛奴尔溶液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但应注意二次损伤。
(3)若出现脓疱或继发感染可配合外用抗生素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
2.内服药物
若瘙痒明显,可适当加用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成人或12岁以上儿童,一次10mg,一日1次;6~11岁儿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推荐起始剂量为5mg或10mg,一日1次;2~5岁儿童,推荐起始剂量为2.5mg,一日1次,最大剂量可增至5mg,一日1次。
预防措施
隐翅虫喜欢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晚上室内开灯时一定要关好纱窗,睡觉熄灯时应罩好蚊帐。到野外游玩时,最好穿长衣、长裤。当虫子落到皮肤上时应小心吹赶,不要在皮肤上将虫子打死或压碎,若不小心拍死,一定要马上清洗。
饮食指导与禁忌
无特殊。
医师叮嘱
隐翅虫体内的强酸性毒液是致病原因,要尽量避免将虫体拍死在皮肤上。若症状较重、累及眼睑等部位应及时就医。如果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则需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