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胡荽
(菊科)
识别特征
一年生小草本,高5~20cm。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 ① ,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头状花序细小,扁球形,直径约3mm,单生于叶腋,无总花梗或近于无总花梗;花淡黄色或黄绿色,全为筒状。瘦果椭圆形,长约1mm,具4棱,边缘有长毛。花期9~11月。生于稻田或阴湿处、路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两季花开时采收,洗去泥沙,晒干。
药用功效
全草入药,中药名为“鹅不食草”。辛,温。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