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蔓荆
(马鞭草科)
识别特征
落叶灌木,植株高1.5~5.0m。具香味。小枝四棱形,密生细柔毛。三出复叶 ① ,对生,有时偶有单叶;叶柄长1~3cm;小叶片卵形,长2~9cm,宽1~3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缘,表面绿色,无毛或被微柔毛,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侧脉8对。圆锥花序顶生 ② ,长3~15cm,花序柄密被灰白色绒毛;花萼钟形,先端5浅裂,被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或蓝紫色,长6~10mm,外面有毛,花冠管内及喉部有毛。核果近圆形,径约5mm,熟时黑色。花期7月,果期9~11月。生于海边、沙滩、河边、平原及村寨附近。分布于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用功效
果实入药,中药名为“蔓荆子”。辛、苦,微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