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苏
(唇形科)
识别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90cm,具香气。茎方形,紫色或绿色,有毛。叶阔卵形或圆形,边缘有粗锯齿 ① ,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两面有毛。由轮伞花序集成总状花序状,花冠白色至紫红色 ② 。小坚果球形,灰褐色。生长于村边或路旁。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
采收加工
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紫苏叶,除去杂质,晒干;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紫苏子,除去杂质,晒干;11~12月间采挖紫苏梗,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药用功效
①叶入药,中药名为“紫苏叶”,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②果实入药称“紫苏子”,辛、温。归肺、大肠经。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③茎入药称“紫苏梗”,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