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
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
在周围人的眼里,刘永耀是个“能人”,心灵手巧,他自己也很享受这个称号。刘永耀说,他年轻的时候,让他佩服的人很少。但是,习近平看得远、想得深、办法多,让他彻底服了。
1974年农历正月,刘永耀接到文安驿公社教委的通知,他被调任梁家河小学校长。那时,习近平是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因工作关系,一来二往,两人就熟了。
刘永耀记得,当时梁家河小学一共四名教师,包括他这个校长。刚开学的时候,习近平来学校召集他们四人开会,简短的讲话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梁家河要改变面貌,必须要有一批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二是培养梁家河人才的任务就靠老师们了;三是老师们有什么问题,他可以帮助协调解决。
会上,袁树成老师说:“我们是从外村来的,吃菜有困难,可不可以给我们划一块地,我们自己种菜?”第二天,习近平就在学校外面的一个平滩里给他们划分了一块地。这块地离河很近,浇水很方便。
老师们被感动了,他们没想到这个20岁出头的娃娃书记办事这么干脆利落!
当时,习近平正准备在村上办沼气,对于这样一个新鲜事物,许多社员根本不敢想,当然就很难接受。
有一天,习近平和刘永耀谈起办沼气的事情,说他就是想通过大办沼气解决社员的烧柴问题,再用沼液提高土壤的肥力,进而提高粮食产量。习近平给刘永耀讲了在四川学习时看到的一个沼气肥实验:在同一块田地里,取出同样的土,用尿素水、河水、沼气肥水分别和成三个泥团,在同样的条件下,让这三个泥团干透。这时,用尿素水和成的泥团要用力砸才能碎开,用河水和成的泥团则稍一用力就能碎开,而用沼气肥水和成的泥团,只要用手指轻轻一压便碎开了。
习近平说:“我们如果长期使用化肥,就会造成土壤的板结。咱陕北土地瘠薄,若能使用沼气肥,就能改良土壤,提高产量。推而广之,如果全世界都能使用沼气肥的话,既清洁环保,又改良了土壤,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习近平还说了一句让刘永耀震撼的话:“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办好事。”
刘永耀说:“社员不理解办沼气,你给他们讲道理,就像刚才给我讲的那样,他们肯定能理解。我已经被你说服了。”
习近平说:“我已经想好了,先建一个沼气池,让社员看到实际效益,再说服就容易了。”
梁家河第一口沼气池顺利产气,成功点火。社员信服了,更多的沼气池建了起来。
全省沼气利用推广现场会确定在梁家河召开后,刘永耀毛遂自荐:“近平,我在延安参加过美术学习班,有一点儿美术基础,画个宣传画之类的事能做到。你要是需要帮忙,尽管言传 。”
习近平听了很高兴,指着第一口沼气池旁的一面窑墙说:“我先叫人将这面墙粉刷一下,你准备在这上面给咱画个宣传画。”
过了几天,习近平把刘永耀叫到粉刷好的窑墙前,说:“刘老师,就在这上面画。”
刘永耀很吃惊:“我还以为是墙上的一小块儿,整个一面墙这么大的画,我从来没画过。”
“宣传画嘛,就是要大。”习近平笑着说。
“那该画什么内容?”
“就画全国人民大办沼气。”
“全国人民那么多,怎么画得出来?”刘永耀一时没了主意。
“就画工农兵学商五个人物,代表全国人民嘛!”习近平脱口而出,显然经过深思熟虑。
刘永耀便构思了一张草图让习近平看。
习近平看了后问:“怎么是两个农民?”
“梁家河没商人,就画了两个农民。”
习近平又问:“那学生怎么扛个铁锨?”
“学生正在上山下乡嘛!”
习近平收起了笑容,说:“学生就是学生,不能画成农民。再说了,这幅画上的人物,代表的是全国人民,不只是梁家河人。”
刘永耀这时才明白,自己的眼界窄了,只想到梁家河,而习近平想到的却是全中国。
草图修改好之后,刘永耀开始往墙上画。第一天,刘永耀用两根椽子绑了一个脚手架站在上面,还没动笔就摔了下来。
习近平从山里劳动回来后问他:“今天怎么没画?”
刘永耀说:“差点儿把我摔坏,哪还顾得上画?”
习近平一看搭起的架子,说:“这不行。要画好画,心要静,手脚要稳。人站在椽子上摇来晃去,怎么能画好?”
他回头对民兵连长石治山说:“你这几天不要上山了,专门为刘老师服务。”
石治山弄来一块长条木板,用绳子一绑,人站上去稳稳当当,这样,画起来好多了。
几天后,一幅色彩鲜亮的宣传画展现在人们眼前。
习近平看了又看,满意地说:“不错,画得不错。”
刘永耀说:“画是画成了,可是两边空白太多,是铲掉还是写上两句宣传语?”
习近平说:“就写上‘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吧。”
刘永耀一听,马上在画的两边写下了这八个大字。
1993年,习近平回到梁家河,村上的人打电话告诉了刘永耀。刘永耀连忙从县城赶到梁家河,正好在办沼气宣传画旁边与习近平相遇了。习近平指着墙上的画,笑着对刘永耀说:“你看,当年画的办沼气宣传画都快成壁画了。”大家哈哈大笑。随后,他俩就在这幅具有特别意义的宣传画前合影留念。
画完这幅画不久,刘永耀被调回公社五七中学任教。来梁家河之前,他曾在那里教书。
有一天,刘永耀正在上课,梁家河大队民兵连长石治山骑着自行车急匆匆来到学校接他,说是村里正在打坝,柴油机坏了,请他去修理。刘永耀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纳闷:打坝怎么还用柴油机?
到了梁家河一看,习近平和社员们正坐在工地上等着。刘永耀赶忙修好柴油机。
刘永耀惊奇地看到,柴油机带动水泵开始抽水,水从山坡高处把土冲成泥浆,泥浆流到人工筑起的两道土梁中间的凹槽里,沉淀后形成了坝梁,既省工省力,又结实牢靠。
刘永耀感叹道:“你咋想到这个办法?我从来没见过这样打坝。”
习近平笑着说:“这叫水坠坝,不是我想出来的,是从报纸上看到的。”
刘永耀赞叹道:“好办法!好办法!”
习近平说:“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面临巧干和苦干的选择,我们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
习近平接着说:“像你这样的人太少了,要不是我认识你,把你请来,今天就巧干不成,只能苦干了。你能不能培养一批修理柴油机的人才,为全公社、全县解决修理柴油机的问题,让大家都学会巧干,减少苦干?”
当时国家号召学生学工、学农,刘永耀回到学校,征得校长同意,在五七中学办起了柴油机学习班。
办学习班期间,刘永耀遇到了许多疑难问题,于是他便利用暑假带领几名学生走访各个大队的柴油机管理人员,竟然发现了不少“绝招”。他集思广益,总结出43条柴油机故障解决办法,油印成册,发到全县各个大队。
这本小册子深受大家的欢迎。柴油机管理员说,有了这个小册子,一般问题都能解决,再也不用把柴油机抬到县城去修了。
年终,在县上召开的科技表彰大会上,刘永耀获得了200元的奖励。
1978年,全县中学教师转正考试,刘永耀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用,并被分配到延川中学任教。当时他负责电教工作,主要任务是搞幻灯片教学。他制作的幻灯片课件,曾在延安地区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后来,他制作的“波的衍射”幻灯片课件,在陕西省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20世纪90年代,刘永耀的妻子在延川县南关小学教数学,有一次回家后气得不吃饭。
刘永耀问:“咋了,把你气成这样?”
妻子说:“给学生讲小数点移位知识,怎么讲学生都听不懂,我不会教了。”
刘永耀说:“我给你想个办法,肯定能让学生听懂。”
晚上,刘永耀找来硬纸片,制作了一个教具,只要把教具上的“小数点”向前、向后移动,数值立马变小、变大,一目了然。
第二天,妻子带着他制作的教具去上课,效果出奇地好。
“全国有多少小学教师需要这个教具啊。”刘永耀对教具进行重新设计,精细加工,做出一个新的样品,起名“小数点移位演示器”,没想到一级一级送上去后,竟获得了国家专利,受到教育部的奖励,并在陕西省举办的第三届科技交易洽谈会上获得银奖。
退休后,刘永耀又开始琢磨起节油器。他想设计一个装置达到节约用油的目的。他的节油器经过多次试验,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如今正在申报国家专利。
刘永耀的老家依洛河有几百亩盐碱坝地,一直空闲着。2016年,他从南方引进优良荷花品种栽植到这些坝地里。他说,如果荷花能够在依洛河适应,他就扩大种植,然后交给村民,让他们摘莲蓬、采莲藕,发家致富。他做不到为全人类办好事,但是给家乡办点好事还是能做到的。刘永耀说:“一句话,那就是人来到这世上,就要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