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表述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自治区)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解读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与粗放相对,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做到谁贫困就扶持谁。精准扶贫的精髓是因贫施策,不断提高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措施到户的精准性。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精准扶贫正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新挑战与新要求的积极应对和正确指引。
精准扶贫如何“精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给出了答案。2015年1月,他在云南省昭通市考察时强调,深入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党的十九大报告又从责任机制、工作机制、重点任务等进行了重大部署,最终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截至2017年年初,我国贫困人口大概还有4000多万,确保实现2020年完成贫困人口一个不落下的目标任务,需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加大扶贫力度。一是要全面推开涉农资金的整合,加大投入;二是要健全责任机制和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三是进行审计和第三方评估,加强考核监督。具体就是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