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床边多功能监护仪使用技术
【目的】
1.监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等参数的变化。
2.监测心电波形变化。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
(1)年龄、病情、诊断和治疗情况、监测目的及合作程度等;
(2)心前区有无粘贴电极片的禁忌;
(3)患儿基础血压,治疗用药情况及近期血压变化;
(4)患儿吸氧浓度、指(趾)端循环、皮肤完整性以及肢体活动情况。
3.用物准备 多功能监护仪,心电、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插件,连接导线、电极片、配套血压袖带、血氧饱和度传感器。
4.环境准备 病室安静、清洁、明亮,无阳光直射。
5.核对医嘱。
6.辨识患儿,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监测的目的及过程,取得其配合。
【操作步骤】
1.连接心电监测仪电源,打开主机开关。
2.粘贴电极 患儿平卧或半卧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电极片贴于胸腹部皮肤完整处,正电极(黑)位于左锁骨中线下,负电极(白)位于右锁骨下,接地电极(红)一般情况置于左下腹,特殊情况可放于任何位置。如有污垢先用清水擦拭干净后再贴(图18-1)。
图18-1 粘贴电极位置
3.连接心电导连线,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电极线妥善放置,避免压于患儿身下。
4.设置机器模式 根据患儿年龄选择“新生儿/儿童/成人”模式(图18-2)。
图18-2 设置机器模式
5.心率、心律、呼吸监测
(1)根据情况选择所需要的心电导联,一般选择Ⅱ导联作为显示波形,调节波幅(图18-3)。
(2)根据年龄、病情、基础心率等设置心率和呼吸适当的报警范围(图18-4,图18-5)。
图18-3 选择导联
图18-4 设置心率报警范围
图18-5 设置呼吸报警范围
(3)正确记录屏幕上显示的心率和呼吸数值。
(4)监测过程中应注意患儿有无异常心电波形,排除各种干扰和电极脱落,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带有起搏器的患儿要区别正常心律与起搏心律。
6.血氧饱和度监测
(1)选择合适的血氧饱和度接头或指套,正确安放于患儿手指、足趾处,接触良好,松紧度适宜。
(2)设置适当的报警范围,报警低限设置为90%(图18-6)。
图18-6 设置血氧饱和度报警范围
(3)正确记录屏幕上显示的血氧饱和度值。
(4)视患儿循环情况定期更换血氧饱和度接头或指套的位置,以免造成灼伤、压疮或血液循环受阻。
7.血压监测
(1)根据医嘱设置血压测量的间隔时间。
(2)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基础血压设置报警上下限(图18-7)。
图18-7 设置血压报警范围
(3)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露出手臂并伸直,排尽袖带内空气,将袖带缠至肘窝上1~2横指,松紧以放进一指为宜,按“START”(图18-8)。
图18-8 缠绕血压袖带
(4)测量完毕,正确记录屏幕上显示的血压数值。
8.报警应始终处于开启状态。
9.报警处理 根据患儿情况可先按静音键,如2分钟后报警原因未解除,机器再次报警。复位报警前要先检查哪些参数正处于报警状态,一旦按“复位”所有处于报警状态的参数均被复位。
10.测量完毕,关闭监护仪。取下电极片,清洁患儿胸部皮肤,协助患儿整理衣服,取舒适卧位。
11.整理用物,洗手。
【评价】
1.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示波器波形清晰、无干扰,数值正常。
2.各项报警处于开放状态,报警低限设置合理,及时处理报警。
3.血压袖带位置及松紧合适。
【健康教育】
1.告知患儿及家长影响监测效果的因素,不在监护仪周围使用手机。
2.指导患儿不要自行移动或摘除电极片,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情况,及时向医护人员说明。
3.患儿需要连续监测时,指导患儿家长不要自行摘下监测探头、袖带。
【注意事项】
1.放置电极片时,避开伤口、瘢痕、中心静脉插管、起搏器及电除颤时电极板的放置部位,避开乳头乳晕位置。
2.定期更换电极片及其粘贴位置,注意皮肤的清洁。
3.心电监测不具有诊断意义,如需要详细了解心电图变化,需做常规导联心电图。
4.正常值为各年龄段正常生命体征值的±10%,否则为异常。
5.血压袖带专人专用,做好袖带的更换、清洁和消毒。
6.每次测量时应排尽袖带内空气,需要连续监测时,要定期放松袖带并更换位置。
7.血压监测应在患儿平静时进行,偏瘫患儿选择健侧上臂测量。
8.当血压测量数值异常时,应查看袖带是否过紧或过松、有无漏气,患儿体位是否移动,确认无误后重复测量,或使用血压计复测血压。
9.休克、体温过低、低血压或使用血管收缩药物、贫血、偏瘫、指甲过长、周围光线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等都对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有影响。
10.血压测量和血氧饱和度测量不要在同一侧肢体上进行,以免影响监测结果。
11.使用完毕后,导线应清洁,分类整理,放置在塑料袋内备用。
12.做好仪器的防尘、清洁、消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