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灌肠技术
(一)保留灌肠
【目的】
1.常用于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等。
2.为高热患儿降温。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评估
(1)患儿年龄、病情、治疗目的、排便状况、心理反应、合作程度;
(2)肛门部位皮肤情况、耐受程度。
3.用物准备 治疗盘:量杯、5~20ml注射器1个(根据需注入的药液量准备)、肛管1根(按患儿年龄采用不同型号,应选择与不保留灌肠相比较细的肛管)、液体石蜡、弯盘、一次性看护垫、卫生纸、卧位枕、药杯、灌肠药液(图23-1)。
图23-1 用物准备
4.环境准备 关闭门窗、拉床边隔帘。
5.核对医嘱。
6.辨识患儿,向患儿或家长解释灌肠的目的、配合方法和灌肠时的感觉。让患儿排尿、排便。
【操作步骤】
1.遵医嘱准确配制灌肠液。二人核对无误后,注射器抽吸药液置于弯盘中备用。
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
3.根据病情取卧位,脱裤腿至膝部或解开尿裤,臀部移近床沿,垫一次性看护垫于臀下。用卧位枕抬高臀部。弯盘置于臀边。
4.戴手套,注射器回抽1~2ml空气(回抽气体量以肛管管腔容积为准),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尽肛管内气体,夹紧(图23-2)。
图23-2 润滑肛管
5.一手持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另一手轻轻将肛管插入肛门内10~15cm左右。固定肛管,注射器与肛管呈垂直方向,将药液缓慢注入,确保气体最后注入(图23-3,图23-4)。
图23-3 暴露臀部,插管
图23-4 缓慢注射药物
6.药液推注完毕后,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置于弯盘内,再用卫生纸在肛门处按揉。能配合的患儿,嘱其尽可能地忍耐,使药液保留1小时以上。
7.协助患儿穿上裤子或兜好尿裤,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8.观察患儿反应,做好记录。
【评价】
药液灌注保留顺利,患儿无不适,疗效好。
【健康教育】
1.告知患儿及家长药液保留时间、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2.根据药物性质告知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灌肠前了解灌肠目的和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和插入导管的深度。
2.灌肠前嘱患儿先排便,便于药物保留和吸收。
3.肛管要细,插入要深,液量要少,压力要低,这将使灌入药液能保留较长时间,以便充分吸收。
4.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后的患儿及排便失禁的患儿不宜行保留灌肠。
(二)大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
1.软化、清除粪便,排出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2.清洁肠道,为手术、检查做准备。
3.降温。
【操作前准备】
1.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评估
(1)患儿年龄、病情、有无洗肠经历、合作、自理情况。
(2)腹部情况、肛门周围皮状况、耐受程度。
3.用物准备 治疗盘:合适型号的肛管、液体石蜡、棉签、卫生纸、弯盘、水温计、一次性看护垫、便盆、遵医嘱准备灌肠液(图23-5)。
图23-5 用物准备
4.操作环境 隐蔽、室温适宜。
5.核对医嘱。
6.辨识患儿,向患儿或家长解释灌肠的目的、配合方法和灌肠时的感觉。让患儿排尿、排便。
【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儿。
2.协助患儿脱裤,取左侧卧位,臀部垫看护垫,双腿屈膝,臀部垫高。弯盘置于臀边。
3.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出管内气体。
4.戴手套 一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另一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约7~10cm,固定肛管,将溶液缓缓注入(图23-6)。
图23-6 固定肛管
5.观察液体流入及患儿耐受情况;根据患儿耐受程度适当调整灌肠筒高度。
6.如患儿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可嘱患儿张口呼吸,或停止灌肠。
7.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闭排液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缓慢拔出放入弯盘内,为患儿擦净肛门,将弯盘移至治疗车下。脱手套。
8.协助患儿取平卧位,尽可能保留5~10分钟后再排便。
9.整理床单位及环境,清理用物,开窗通风。
10.观察排便情况并记录。
【评价】
灌肠液灌注顺利,排便大于灌注量,患儿无严重不适。
【健康教育】
1.嘱患儿灌肠中途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做深呼吸。灌肠完毕,不宜立即排便,让灌肠液保留5~10分钟。
2.根据灌肠次数及体力消耗,灌肠后应适当休息。
3.按医嘱禁食或进食。
【注意事项】
1.肛管及灌肠液 肛管型号及软硬度要合适,灌肠液的温度调至39~41℃。
2.注意灌肠液注入的速度和量。
3.肝性脑病患儿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4.灌肠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促,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5.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血管疾病患儿不宜做大量不保留灌肠。